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19页

万历公务员_第119页

  张居正微微颔首,说道:“当初,老夫见到《算学新解》的第一眼,便觉得此法当真是奇妙无比。”

  “很难想象,此法乃是西洋人所创。”

  “后来,老夫也询问了好几位西洋人,他们其中也有懂得简易数字计算法的,说是此法已经在西洋传了几十年。”

  “更是从他们口中了解到,西洋人的算学也已经发展到和大明的算学不相上下的水平。”

  “你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顾青回道:“大人,学生以为,万变不离其宗,真理永远都是真理,就好比这太阳东升西落一样,不管是大明也好,还是西洋之地的国家也好,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就好像是这算数,一加一永远都等于二,这是已经根深蒂固,也刻印在每个人的思维之中的真理。”

  “不管是大明,还是鞑靼,还是西洋人,甚至是倭寇,对于这个真理,都不会反驳。”

  “故此,学生以为自然之中有很多与生俱来的道理,只不过,大明、西洋等地,因为语言、文字的关系,对于真理的记载和表述也会有所不同。”

  张居正忍不住,捋了捋胡须。

  顾青的回答,是他没有想到的,出乎意外,却又真的有一些道理,让人感觉到似乎就是这样。

  张居正很少在一个人的身上,有着这种感觉。

  “你之理解倒是颇为新颖。”

  “老夫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般看法,真理永远都是真理,只不过因为人的语言、文字不同,故此记载和表述也就有所不同。”

  “大明用的是一加一等于二,西洋人用的也是1+1=2,而我们这两种写法,其表述的道理是相同的。”

  “然否?”

  顾青回道:“是。”

  张居正深呼吸一口气,又继续道:“老夫也看过你所编撰的《算学新解》第四册,看完之后,又有一种感觉,你的《算学新解》似乎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完?”

  顾青回道:“回大人,这算学一道无尽头,从九章算术之中的鸡兔同笼,再到《四元玉鉴》之中的多元算法,从圆,再到祖冲之先生的圆周率、还有勾股、等差数列、概率、统计等等。”

  “随着时间长河的沉淀,算学一道的内容越来越多,却从未有人说,算学已经走到了头,再也没有新的算学出现。”

  “只不过,学生能力有限,当年无意之间发现了简易数字计算法,只是不知其然,等到读书之后,学了算学,才知晓,那是西洋人所用的数字。”

  “这才开始研究算学,然后根据先贤们的算学,融合了西洋人的简易数字,编撰了《算学新解》。”

  “先贤们还有很多算学之道,学生学算学不过三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顾青没有直接说,自己还要写第五册。

  也没有说,自己只能是写出四册的内容。

  给张居正的答案,就一个意思,那就是学无止境。

  张居正对于这个答案自然也是十分的满意,温和地说道:“好一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能在如此年岁就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孜孜不倦地研究着算学,已经很努力刻苦学习了。”

  “如今,却又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写出了《货币论》这种关于国政大事的文赋,就更是羞煞了大明多少和你一样的少年才俊啊!”

  便是他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也只是一心为了考取功名。

  所以,对于顾青这种搞学问的人,还是比较看好,也打心眼里面佩服。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明出了一个王阳明。

  有着心学在前。

  大明对于读书人搞学问,也是表示支持,并且引以为人才。

  不然,徐光启也不能在后来,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还能联合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从而丰富了中原的算学。

  顾青则是不卑不亢地回道:“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张居正对顾青的面试,基本上算是结束了。

  最起码,顾青的表现和回答都让他很满意。

  张居正也已经算是一位神童了,五岁入学,十六岁考中举人。

  而如今,顾青也不过十六岁。

  也算是英雄惜英雄。

  张居正直接拿出了自己的读书心得笔记,问出了第一个关于《货币论》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和申时行等人所问的一个问题是一样的。

  大明是否是银本位。

  顾青也给出了当初回答申时行等人一问一样的答案。

  大明现在,至少目前为止还不算。

  万历四年开始计划铸造万历通宝,在上面镀银,也就是二钱、四钱……。

  万历五年开始动工,铸造出来了一批背银通宝钱。

  如今万里六年四月初,推行背银通宝钱也不过几个月,自然是算不上银本位的国家。

  就算是推行出去,也算不上。

  只有当大明真正的规定了银币的数额,并且还能形成稳定的银币和铜币之间的换算率,银币的发行量、各行各业的持有量、国库的存储狼等,都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勉强算是银本位。

  同时,张居正也提出了和申时行等人一样的问题。

  大明是否能够发行银币。

  顾青的回答还是一样,官府手中的白银不多,百姓们手中更是没有白银,关键是铸币工艺水平不行,一旦铸造银币出来,发行出去,那些手中有着大量白银的人,就会立即仿制,一下子就能让自己拥有很多的银币。

  明朝初期就直接下达了严禁私人开采铜矿的诏令,甚至是写进了大明律。

  对于私自开采矿业的民众,明朝政府会给予严厉的惩罚,甚至处以极刑。例如,在明朝中期的福建省福安县,矿头叶宗留因私自开采银矿而被官军围剿,最终被镇压。

  朝廷直接严格把控铜矿,从而保证自己能够拥有很多铜来铸造铜钱。

  也能有效防止私人开采铜矿,然后用来私自铸造铜币。

  这才能一直推行铜钱。

  现在,朝廷没有多少白银,大部分的白银都在那些士绅、商贾们的手中,特别是东南沿海之地最多。

  北地的百姓们手中别说一两银子,就是这一点银粉,那都看不到。

  南北白银的储存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旦推行银币,那些手中有着白银的人就会大量铸造银币,从而让自己变得更有钱。

  甚至是还会出现富可敌国的商贾。

  所以,顾青才会说,想要推行银币,很难。

  不过嘛。

  当着申时行等人的面,顾青并没有把接下来的话,说出来。

  “大人。”

  “学生翻阅古籍,并且和西洋人,以及和一些留在中原的倭人交谈过。”

  “从而发现,西洋之地的白银比较多,而最多的地方,乃是东瀛。”

  张居正愣了一下。

  “有何依据?”

  顾青则是说出了自己从倭人那边购买了一些书籍,从西洋人那边了解过一些,他们在大明海禁之时,曾在东瀛落脚,在那里,发现了一座非常大的银矿。

  以诸多消息,好几个人的说辞,以及从东南商贾和倭人商贾通商的交易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