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20页
万历公务员_第120页
倭人之地存在着一座银矿。
张居正微微蹙眉,就算是倭人有一座银矿,那又如何?
倭人海贼猖狂,经常从渤海那边登陆,绕袭海滨之地,甚至是一度到达了内陆。
沿海地区的百姓们深受其害。
大明现在只能是在海边抵御海贼,还没有那个实力,可以反攻倭人,直接登陆到东瀛的岛上,抢了他们的银矿。
“便是倭人有银山,那又如何?”
“我们难道还能抢过来不成?”
顾青则是回道:“大人,这有有何不可呢?”
大明本土的黄金产量还是可以的,但是相比较起来,那还是太低了。
除非……能够把海昏侯的那什么弄出来,先用着。
但是这种事儿,肯定是行不通。
朝堂之上的士大夫们肯定不会同意这件事情。
掘人坟墓,有伤天和。
当然,他们是担心这个口子一开,后世人也学会了,到时候,也会挖了他的坟墓。
至于白银的产量,那是真的比较低。
不是没有,而是比较难开采。
顾青前世也读过相关的一些报道,还记得本土这边也有好几座非常大的银矿。
一个在河南南阳、一个在江西。
至于具体在什么地方,就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了。
张居正则是开口分析了一下,想要抢倭人的银矿,有那些难度。
顾青却问道:“大人可知晓火器?”
张居正点了点头。
顾青这才继续道:“学生第一次到应天府的府城,见到了城墙上的火器,便觉得十分稀奇。”
“后来才知道,那个叫做火器。”
“又在多番打听之下,才知道火器的用处。”
“未曾想到,那么大的一个炮膛,再加上一个炮弹,竟然会有惊人的威力。”
“而后,学生在研究货币的时候,从货币的诞生再到如今的通宝钱,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点。”
“那就是古人似乎是从用石头开始,再到后来学会了融化青铜矿石,做出青铜的兵器,再到后来,用青铜做出更多的东西,比如青铜鼎等。”
“再后来,我们有学会了打铁,用铁矿炼制出来更坚硬的铁,甚至是再后来,还有百炼钢。”
“可在这之前,我们士卒们的兵器一直都是刀枪剑戟等。”
“一直到了这火器的出现,才有了新的兵器,也就是火器。”
“也就是说,我们的工艺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提升,从刀枪剑戟到火器。”
“便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可如今,我们似乎停止于火器,并没有把火器用到极致,研究出来更强大的火器。”
“一颗小小的炮弹,便有了那么大的威力,为何不能造出一颗非常大的炮弹呢?”
“又或者,一颗小小的炮弹,却有着比以前更强大的威力。”
“想象一下,有没有可能,一颗炮弹摧毁一座城呢?”
张居正双眼微微一瞪,抿了抿嘴,微微张开,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说顾青异想天开?
可是,他说的话却又是有理有据,做事情也是有条不紊,知晓去调查,去询问。
可说他所言是真的有可能实行。
但是……真的可能吗?
一颗炮弹摧毁一座城?
怎么可能?
“当真可以吗?”
过了一会儿。
张居正还是有一些不太相信地问道。
顾青则是回道:“大人,不试一试,又怎么知道可行不可行呢?”
张居正还是不太相信区区一个火器,能够有那么大的威力。
就算是真的可以摧毁一座城。
那也是很大很大的炮弹。
可是,那样的炮弹,又有何用。
对方也知晓炮弹的威力,必然会想办法阻挡,甚至是稍有不慎,还会先损害自己。
顾青解释道:“我们能够从刀枪剑戟到火炮,这就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就好比,我们从用石头作为工具,到用青铜作为工具。”
“我们从在一木杆上帮着石头作为兵器,到在木杆上插着一个青铜所做的枪头作为长枪兵器。”
“这都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
“那么,我们如今从刀枪剑戟到了火器,就应该趁此机会,大力研究火器,制造出来更为强大的兵器。”
“甚至是,学生以为,谁掌握了先进的火器,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掌握了战争胜利的胜算。”
顾青并不觉得自己这一次和张居正的谈话,就能够让对方重视火器。
他会在以后,写出一些相关的论述。
有了一个理论基础,也就能够开拓人的思维和眼界。
甚至是可以参与到其中,用自己对于火器的那点贫瘠的知识点,稍微推动一下大明火器的发展。
就算是那么一点。
也是一点啊!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明明是中原人。
可最后却为他人做了嫁衣。
实在是让人深感痛惜。
张居正沉默了一会儿,还是觉得火器一事,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也超出了这一次谈话的内容。
“火器一事,再说吧。”
“今日,老夫请你前来,是读了你的《货币论》之后,有着很多疑惑,想要请教一二。”
顾青连忙回道:“大人抬爱,学生不过是一些浅薄之言,当不得‘请教’二字,大人有何疑惑不解之处,尽管问,学生定会知无不言。”
张居正则是先把银本位一事,记载了下来。
然后接着询问货币的流通手段,如今大明的财政弊政,也就是他推行的一条鞭法。
把所有的赋税都全部归为一条,并且以税银为主。
而根据顾青所写的《货币论》来看,这个方法似乎又存在着问题。
顾青解释道:“大人,此问和学生一开始讲述的银本位一样,大明百姓们手中并无多少钱财啊。”
税银并不是说一定要白银。
就算是顾家村的一百多户加起来,估计也没有多少白银。
税银说白了就是钱。
不管是铜钱也好,还是白银也罢。
总之就是交钱。
关键在于百姓们的手中又有几个钱?
让他们把粮食卖给粮商,换成了钱,再交税。
那只能是让粮商们赚的盆满钵满,最后的坏果只有朝廷和百姓们承担了。
但是一条鞭法却又是在这时候,对于赋税改革最有效的一剂良药。
毕竟,大明这时候的赋税制度已经烂的非常彻底了。
再不改,农民之起义可能就不用等到崇祯时期,万里就能出现不少官逼民反的事情。
张居正其实也知晓顾青所说的有一些道理。
百姓们的手中真的没什么钱。
“你能写出《货币论》一书,应该也对如何实现民富国强有一些见解吧?”张居正问道。
顾青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回道:“大人,学生以为,以如今的新政而言,已经是改动非常大。”
“若是能够保持,必然可以实现实现民富国强。”
“但是该如何保持新政能够一直推行下去,才是一个大问题。”
张居正发现顾青这位少年郎确实是有着很多很独到的远见卓识,和他见到过的那些人都有一些不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