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26页
万历公务员_第126页
到时候,很有可能还会还出现伤仲永的事情。
所以,张居正等人就算是再怎么担心,也不会主动询问,更不会表现出来。
一切都等到放榜之后,再做打算。
“大人。”
“方从哲方大人在外求见,说是事关今日之乡试。”
张居正微微蹙眉。
这还是第一次有主持乡试的主考官,直接找到了内阁的。
莫非出现了什么变故不成?
“请他进来。”
“再去请申大人、李大人、马大人等人前来议事。”
既然是关乎于乡试。
那就不能他一个人听着,得有人旁听。
若是真的出现了什么大的变故。
大家也都能够快速拟票进行商定。
不过一会儿。
申时行、张四维、马自强等人也是相继到场。
方从哲这才道出乡试遇上的一个考卷,口述了考卷上面的大致内容。
等到他讲述完。
整个议事堂这边都是安静地只剩下几个粗喘的呼吸声。
张居正的脑海里面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人。
那个在他面前不卑不亢,说出了新政能够推行多久,那就要看他能够活多久的话。
还说出了火器才是未来兵器之最的少年郎。
他没有想到,对方在这一年,并未再写什么《货币论》这样的书籍,却在乡试的考卷上,写下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这样的新政之策。
这已经不算是什么同道中人,而是和他张居正一样的人!
“好一个火耗归公、改土归流、摊丁入亩!”
“这般考卷为何不能得一个满分?”
申时行当时就激动了。
他这前半生都在追随着张居正,也是深受张居正的影响,在他看来,大明如今若是不推行新政,大明必亡!
可是,当面对朝野上下的反对之声的时候,却又有一种在走独木桥的感觉。
申时行也很清楚,他们现在就是在强撑着。
张居正如今的身体似乎也有一些不太好,特别是到了冬天,整个人都卧病在床。
这时候,他最担心的就是张居正一旦病逝,这新政该怎么办?
他一个人能够推行下去吗?
所以,申时行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
这样,他才有信心,有底气。
张四维看了看张居正,很明显可以看到这位首辅大人的面色有一些潮红,似乎比较激动。
“咳咳……。”
张居正咳嗽了几声。
“摊丁入亩之策确实是上策。”
“此番当真是雪中送炭也!”
“未曾想到,此番的乡试的学子之中,竟然还有如此见解独到,能够指出新政之弊端。”
“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好吧。
仅此一句,方从哲就知道,今年乡试的解元已经出来了。
“下官也以为此考卷当为满分,在这一众考卷之中,唯有这位学生针砭时弊,还能给出独到之见解。”
“而这见解却又与国有利,乃是利国惠民之良策也!”
方从哲也连忙开口,夸赞了一句。
张居正则是继续道:“你们先行商定吧,此卷确实是可得高分,等到此番乡试之后,考卷可送来文渊阁,我等继续商讨此三策,也好让此良策能够得以实行。”
方从哲躬身道:“是!”
方从哲走了。
他要回去告知内帘官们这个消息。
张四维、马自强等人也走了。
房间里面也就剩下张居正、申时行、王国光三人。
他们互相看了一眼。
似乎也已经确定能够写出这一张考卷的人,必定只有那位写出了《货币论》的顾青了。
非他莫属!
张居正微微点头,这才离开了房间。
乡试放榜的程序非常严格。
考官们在阅卷后会先填写草榜,即初步的录取名单。
草榜填写完毕后,所有参与考试的官员会集中核对试卷和名单,最后按照录取名次填写正式的榜单。
填榜时,通常从第六名开始写起,直到最后一名,然后再从前五名倒写至第一名。
填完榜单后的第二天,榜单会在顺天府署或各省份的布政使司或巡抚署门前张挂,并由士兵看守三天后收缴存档。
乡试的榜单一般都是在九月初开始放榜,也被称之为‘桂榜’,又被称之为‘乙榜’,或者是‘乙科’。
顾青在这一次的考试,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那就是在考卷上写下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之策。
要的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
普通的对策肯定是无法在这七千余考生的乡试之中脱颖而出。
唯有如此,才能赌一把。
不成功,便成仁。
若是在崇正时期,又或者是在嘉靖时期。
这一张考卷肯定是零分。
但是,如今是万历时期,还是张居正还活着的万历七年,所以这三策对于张居正等人来说,绝对是锦上添花。
顾青确定自己有赌的心思,但是却也是做了一个完全之准备。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已经占尽了。
顾青还是有信心这一次能成的,不至于说,写了之后,成不成直接交给老天爷。
赌,那也是要有着赌的资本,有着最大的胜算概率,才会下手啊。
果然。
乡试考试结束后的第五天。
张居正就让人暗自带着他到了一处清幽的庄园里面,询问摊丁入亩等政策。
毕竟,现在还没有到放榜的时间。
张居正若是正大光明地和顾青交流,等到放榜的那天,顾青若是高中,必定会有人弹劾他徇私舞弊。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做。
不过嘛。
纸是包不住火的。
今年乡试一考生在考卷上面写出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之策,引得整个内帘官们争相讨论,最终甚至是上表到了内阁一事,也是很快就传开了。
“你又给了老夫一个很大的惊喜。”
张居正今日的神色看起来似乎又好了一些。
不像是前段时间那般面色苍白,面容看起来还有一些黑瘦。
或许,顾青所写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之策,让他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
所以整个人也就稍微有一些释然了,压在身上的担子似乎也感觉轻多了。
睡眠自然也就变好了。
顾青则是回道:“学生不过是拾人牙慧,在见到了张大人的新政之后,觉得还可以进一步的完善,毕竟,学生乃是农户之家出身,对于农户的情况最为了解。”
“如今大明地方上出现的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犹如当年之唐朝末年,因为土地兼并之现象导致了兵田被侵吞,而府兵制也只能是被废弃,变成了募兵制。”
“甚至是到了后来,土地兼并促使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断了大唐的根基。”
顾青这一番话,倒是让张居正有一些意外了。
“唐亡,难道不是亡于唐玄宗吗?”
顾青回道:“唐玄宗的晚年昏庸,放权于丞相,又猜疑太子,宠信安禄山,只不过是其一。”
“这是唐朝走向没落的转折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