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39页

万历公务员_第139页

  明朝律法规定,普通人家不能有奴婢,只能雇佣长工。

  如果商贾不是功臣家庭而私自拥有奴婢,则犯了法。

  然而,如果商贾是功臣家庭并且奴婢是皇帝赏赐的,或者商贾雇佣的是长期工作的长工,并且有卖身契,这种情况下可以视为雇佣工人而非奴婢。

  此外,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卖给当地官绅的仆人也被视为奴婢。

  顾青已经有了可以购买奴婢的资格,只不过,他一直住在国子监,根本就不需要,所以也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一路有惊无险,总算是在十月底,到达了江浦县境内。

  “顾解元,后会有期。”

  顾青跟着的最后一支商队,乃是苏州的商贾苏靖,此人也是苏州当地有名的茶商,此番把苏州碧螺春一路运送到京师,卖给北地的茶商。

  又从京师那边运送了一大批的货物南下,打算前往应天府、苏州那边再卖给其他的小商小贩。

  原本,苏靖是打算走水路的。

  但是这十月底的时候,水路已经被粮商占据了,特别是运送官粮的比较多。

  所以只能是选择在路上跑运输。

  顾青抬手抱拳,并未躬身,打了个招呼,说道:“后会有期。”

  两人从济州相遇,便一路南下。

  这一路上也算是趣味相投,成为了忘年交。

  顾青还获得了苏靖所给的不少赠品,什么文房四宝之类的就不说了,甚至是还有三块上好的玉璧,以及三支红玉金钗。

  仅仅是这些,价格就不菲了。

  顾青无功不受禄,自然是不想手下。

  但是对于苏靖这样的富商来说,才是真正的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况且,顾青还是少年成名的天下名士。

  如今先打个招呼,留下一个好印象,以后顾青若是成了京官,他若是在顺天府做生意,遇上什么问题,也能有个人帮一把手啊。

  在苏靖的强烈要求下,顾青也只好接下来这些赠品。

  他也很清楚,苏靖这是在投资。

  同时,他也清楚,自己其实也需要苏靖这样的人脉。

  递上了路引。

  表明了身份,守城的士兵一看,就直接不盘查,让顾青进城了。

  “老大,他谁呀?”

  “看起来如此这般年轻。”

  守城的老兵轻声解释道:“以后把眼睛放亮了,这位可是我们江浦县的名士,今年的乙榜解元顾青!”

  新来的士卒看着顾青的背影,喃喃道:“原来……他便是顾青呀。”

  
 
本来有很多话想要说,但是又不知从何说起。

   
 很早之前看过大神的寒门状元,就幻想自己也写一本寒门科举文。

   
 一直到这一本,在这之前,写了一本,扑了,然后就又写了两个开头,编辑都没要。

   
 最后就想到,要不要写寒门科举文?

   
 咬咬牙,也就定下来,写。

   
 可是,选朝代又成了问题,选来选去,选了万历。

   
 这一次,编辑大大倒是签了。

   
 可是发了书,签了约,写起来之后才知道,科举文很难写。

   
 万历科举文更难写,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不过,诸位大大放心,我会坚持下去。

   
 加油!!!

   
 
  



 
  第121章 锦衣归乡访夫子

  顾青也就九月初,乙榜公布之后,写了一封信,告知家里,他今年年底会回来。

  至于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哪一天回来。

  那自然是待定。

  又不是提前抢了飞机票,把时间直接就定死了。

  所以,他这会儿到了江浦县,顾家的人也并不知道他已经从京师回到江浦县。

  顾青此番回来,也算是衣锦还乡。

  照例,先去了春风学堂。

  顾清这几年也长了不少个子,自从到了崇正书院之后,这伙食也就好多了。

  国子监的伙食更不用说,不说顿顿有肉。

  但是这有肉的日子比崇正书院多多了,在顾家那段时间,更是不能比。

  只不过,背着一个大箱笼、一个大行囊,一手提着一个,行李不是一般的多。

  顾青到了春风学堂这边,已经快到饭点了。

  进入学堂的院子里面,听着朗朗读书声,闻着食堂那边的饭菜香,似乎又遇到了万历二年在这春风学堂时候的日子。

  难怪,有时候,人累了,就要回以前的母校看看。

  确实是能够找到当年的那一份初心。

  做好饭的丁度,走出了食堂。

  迎面便见到站在院子里面的顾青,愣了一下,顿时欣喜不已。

  “顾相公回来了!”

  顾青笑着打招呼道:“丁叔。”

  算算时间,当年那个二十七八岁的丁度,如今也已经三十五六。

  有了胡须,就显老了。

  丁度连忙道:“可不敢当,不敢当,顾相公快请进,在下这就去通知丁夫子。”

  顾青直接拦住了,说道:“不用,你先打铃吧。”

  “我估摸着,学生们应该都饿了。”

  丁度识趣儿地笑着道:“好咧!”

  这时候也是有着下课铃的。

  用来告诉学堂里面的夫子和学生,下课了,可以开饭了。

  “当当当。”

  随着丁度敲响了铜铃。

  读书的声音才停止下来。

  不一会儿。

  几位夫子走出了学堂。

  丁夫子见到了站在院子里面的顾青,稍微有一些意外,不知道他为何现在就回来了?

  却也觉得欣慰。

  顾青每一次回江浦县,必定会来春风学堂。

  这一份赤子之心。

  就是世间难得。

  在顾青之前,春风学堂也收了很多很多的学子,可是,他们很少有像是顾青这般,每一次回江浦县,都会前来春风学堂,看望一下他。

  丁夫子并非是在意学生们带来的礼品。
  

  而是一份情谊。

  他虽然只是蒙学的夫子,却也是诸多学子们读书的引路人啊。

  “学生顾青,见过夫子。”

  丁夫子连忙上前,扶起了顾青。

  “快快请起。”

  “一年多不见,又壮实了不少。”

  “走,随我去后院吧。”

  随后,连忙对丁度吩咐道:“丁度,你过来帮忙搭把手。”

  丁度笑着道:“好咧。”

  而走出学堂,站在檐廊下的春风学院的学生们,也都打量着顾青。

  这位便是传说中的小三元顾青?
  看起来当真是年轻啊。

  “他就是顾青呀?”

  “看起来,好像也没多大。”

  “十八岁。”

  “十八岁?十八岁就已经高中举人?这也太厉害了吧!”

  “是啊!我现在都二十八岁了,连府试都过不了,他十八岁就已经成了乙榜的解元,当真是厉害!”

  “呵呵,顾相公今年十八,而他读书也才五年多,连六年都不到呢!”

  “这位顾相公可是二年入学的学生,于三年过县试、府试、五年过院试、七年过乡试呢。”

  “还有那《算学新解》、《货币论》,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别说二十八岁了,便是三十八、四十八,和其相比,也该自行惭愧。”

  春风学堂的一众学子们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