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38页

万历公务员_第138页

  所以,顾青现在正在准备会试考试。

  和乡试一样,也是三场。

  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会试的时间并不是固定的。

  有时候也会有所更改。

  但是一般都是在二月左右,春闱春闱,这个礼从定下会试之后,就一直沿用。

  而如今已经是十月初了。

  距离万历八年的二月份,也就只有四个月不到的时间。

  在这四个月的时间内,他要有一个万全的准备。

  不能因为会试考试的内容和乡试差不多,就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

  参加会试的都是举人。

  而举人都是经过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一路杀上来的读书人。

  可以说,这已经是天下读书人最顶尖的那一批人,参加这一场会试考试。

  当然,也不能说,能参加会试的所有考生,都是那种大才之人。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谁又能确保每一县的县试,甚至是府试,都没有人在其中走走关系,捞一个名额呢?

  四书文、五经文,顾青能够做到倒背如流。

  便是经义也没有问题。

  至于五言八韵诗也不在话下。

  唯有策问,是继续剑走偏锋,还是中规中矩,便要看顾青有没有再赌一把的意思了。

  十月金秋,凉风习习。

  早晚的温差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别,特别是这北地顺天府。

  相比较南方的应天府。

  顺天府已经能够在早上感受到寒风了。

  京师城的什刹海,已经是海风拂面。

  而正值秋季,湖水里面的小白条十分肥美。

  可偌大的什刹海中心,就只有一艘画舫在湖面上飘荡着行驶。

  丝竹之声若有若无,在湖面上流淌。

  而在湖岸边,还有一众军士守卫。

  看到这份阵势,路上本就不多的行人,都是远远的避让开去。

  撑着画舫的艄公,戴着斗笠,有一下没一下的慢慢推着竹竿,让沉重的画舫一点点的移动着。

  船舱之内,有着丝竹歌舞。

  不仅如此,还有八名身穿纱衣的歌姬,正在跳着霓裳舞衣曲,那柔软的腰身、动人的舞步,牵动着一众看客。

  此乃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张四维宴请宾客。

  时值乡试结束,一些被他们推荐的士子也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理应庆祝一番。

  至于张四维这般做,会被科道言官们弹劾拉帮结派?

  在这大明时期,倒是不至于。

  不说别的,便是张思维这些年来养出来的名声,那都不会让人会怀疑他这是在拉帮结派。

  毕竟,几位科道言官们还在一起了。

  不仅如此,便是这申时行、王国光都在这一艘画舫上。

  而申时行其实也是听到了张四维要宴请一些人,便趁着机会,旁敲侧击了一下,拉着王国光等人,也上了这一艘画舫。

  看起来,好像是和张思维的关系非常好一样。

  所以,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朝中几位大臣们趁着秋日阳光正好,天气爽朗之际,在这什刹海上钓鱼,解解闷什么的。

  这已经是十月了。

  朝中的大事儿,也就只有一个秋粮、一个秋税、一个考核了。

  这酒过三巡,申时行却拿出了一本书。

  “这是什么?”

  “《算学新解》第五册。”

  “上面的一些内容,便是我现在读来,也是一知半解。”

  “顾青在离京之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出来的,写完之后,就在国子监拓印了好几本,一本送到了文渊阁,便被我收下来了。”

  “这上面的内容,比之前的四本都有一些深奥,甚至是晦涩难懂。”

  “我看完之后,便已经请了好几位算学大儒,他们看了之后,也是连连摆头,看不明白上面的一些内容。”

  “子维兄在算学一道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想来,对于这《算学新解》第五册,会感兴趣吧?”

  申时行说完,便把手中的《算学新解》第五册递给了张四维。

  张四维接过来,看了看。

  上面有着不少图,看起来,好像是前面几册提到的坐标图。

  但是在这坐标图上面,却又都是线条。

  这似乎是第四册里面提到的线性方程,一开始,张四维还能看得懂,但是到了后面,也看不懂了。

  “嘶……。”

  张四维倒吸一口凉气。

  “神奇!”

  “当真是神奇!”

  “未曾想到,这线性方程还能如此延伸,还有这极坐标和参数方程,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张四维因为其父亲乃是富商的原因,从小就会算数,后来在算学一道上,也学的不错。

  特别是顾青一开始写出《算学新解》的时候,他在文渊阁那边,也是非常推崇,开口称赞不已呢。

  申时行就知道张四维看的明白。

  他之所以拉着王国光来这画舫,也是有意再一次向张四维表示,顾青的才学非同一般。

  在鹿鸣宴上,杨四知的那种行为,有人以为是吕调阳所为,但是作为和吕调阳的关系不错的申时行,心中很清楚,杨四知并非是吕调阳的人,而是这张四维的人。

  说白了。

  他这一次来,就是为了给顾青找回场子的。

  ……

  金秋十月,大家也都在忙着秋收。

  路上的行人也少了,城外的榷场也冷清了不少。

  连巡视城中的甲骑,也都是将巡班改变时间,配合赋税官等公干。
  

  顾青则是在这时候启程回家。

  从京师到江浦县,这一路上的驿站不少,但是一个人走在路上,多少还是有一些危险。

  别看张居正上任内阁首辅已经七年,在这期间,也确实是革除了不少弊政,但是地方上的士绅、豪强、富商等等关系网已经是盘根错节。

  甚至是还出现了士族养着阴1族的事儿出现。

  虽然没有那种大伙儿的山匪,但是小股的马匪、强盗什么的,还是存在的。

  顾青只能是跟着商队。

  在京师的时候,前往南方的商队还是挺多的。

  而顾青的名声已经是传遍天下了。

  就是这摊丁入亩一策,多少有一些容易得罪人。

  顾青也担心自己会不会因此遭受别人的报复,在回老家的路上,就突然遭受什么意外,然后英年早逝。

  毕竟,天启身为皇帝,还死的不明不白呢。

  好在,顾青还是高估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一个解元,也还只是一个监生,并无官职在身,也无多大的权柄。

  从京师一路南下,过了黄河,已经到了十月中旬。

  这也是顾青为何要十月初就要出发的原因。

  因为这一路上肯定是走不快的。

  他要跟着商队,而不是商队会护着他一路到江浦县。

  其实,作为一个解元,已经是大明的举人老爷,已经可以给自己置办一些家业了。

  不仅仅是宅院,便是这扈从、女仆,都是被允许了。

  这也是读书科举的好处。

  若是没有举人之名在身,是不允许有扈从和女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