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61页

万历公务员_第161页

  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榜下捉婿似乎违背了这些个理念,哪有女方去抢男人的?
  所以,顾青在放榜的那一天,跟着状元郎张懋修、榜眼萧良友一起,于礼部衙门那边的唱经楼唱名,也并没有遇到传说中的榜下捉婿。

  这个习俗,在明朝时期已经不流行了。

  而随着吏部那边送来的上任文书,随着翰林院那边送来的官袍、官印等。

  顾青也要离开住了两年的国子监。

  说实话,到底还是有一些舍不得,因为国子监的藏书阁里面的古籍当真是不少,远非那崇正书院的藏书阁可比。

  顾青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倒是记下了不少书籍。

  现在要离开这个地方了。

  多少有一些舍不得。

  当然,更为关键的还是他现在成为了翰林院编修,也就是七品官员。

  已经不再是一个学生了。

  没有了学生的身份。

  从此之后,相当于是正式地踏进了大明万历时期的泥潭,能不能在这样的泥潭之中,过上好日子,就要看如何规划以后的路了。

  区区一个翰林院编修,一个正七品的芝麻官。

  想要上进,能走的路其实比大多人都多一些,也更顺一些。

  就比如万历十一年之后,张居正病死,朝中的内阁首辅,有申时行、张四维、余有丁三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一甲前三名占据了。

  也算是万历时期的一段佳话。

  顾青高中探花郎,也就相当于是前世上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名牌大学,甚至是获得了博士学位。

  有了这些个学业证书的加持之下,想要找一个工作,那还是很好找的。

  顾青这探花郎的名声,特别是在今年这一次的殿试之中,有着张懋修等官二代的参与之下,还能获得一甲第三名的名次,那已经是非常了得。

  甚至是有人传出谣言来,说是顾青才是那个状元郎呢!

  毕竟,他已经获得了小三元,而距离大三元不过是差一个状元郎的名次罢了。

  而张居正却暗箱操作,直接让自己的儿子张懋修成为了状元郎,就是妥妥的内幕,天下士子们都不太接受。

  顾青换上了正七品的官袍。

  还算是合身,料子也是上等的料子,穿在身上,非常的舒服。

  背着箱笼、提着行囊,里面甚至是还有一床被子。

  顾青就这么拜别了国子监。

  王锡爵已经调离了国子监,进入了吏部,去了南京。

  张居正在这一次的殿试之时,没能成功拉拢王锡爵,就只要让他官升一级,然后去了应天府那边。

  来了一个眼不见为净。

  张居正担心王锡爵继续担任国子监祭酒,到时候,整个国子监都充满了反对他的声音。

  “顾相公,请进。”

  到了翰林院这边。

  不用顾青拿出官印,守在翰林院大门口的管事儿,就连忙躬身施礼。

  顾青点了点头。

  随着管事儿一起去了翰林院的廨舍,放下了箱笼、行囊等。

  翰林院的住宿条件比国子监好了一些,一室两厅的廨舍,除了一个卧房之外,还有一个平日里喝茶的地方,还有一个书房,后面还有一个小型的书架子。

  可以说,这已经和顾青在顾家村新修建的房屋,住着的那西厢房,也就小了那么一点。

  可是,这里可是京师啊!

  是寸土寸金的地方。

  便是这么一室两厅的房子,在京师的外城,那也是不菲的价格。

  顾青放好了箱笼、行囊等物,这才跟着管事儿一起到了状元厅,还要在这里举行一个仪式。

  第133章 翰林新人如一砖

  翰林院编修的主要职责包括起草诰敕、史书纂修和经筵侍讲。

  其工作内容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起草诏书、修史书、侍讲经筵等。

  顾青铺好了床,又收拾好了箱笼和行囊。

  这才去了状元厅。

  萧良友比他还要先到,正坐在那里,淡然地喝着茶。

  首位则是翰林院大学士余有丁,此人还是吏部左侍郎、兼任詹事府事,乃是三品大员。

  “下官顾青,拜见余大人。”

  余有丁打量了一下顾青。

  这位探花郎早已经是名扬天下了。

  五册《算学新解》如今可是算学一道之中的传世之作。

  特别是那简易数字计算法,便是他也学会了,也觉得确实是在计算上更为方便了。

  “嗯。”

  “无须多礼。”

  “坐吧。”

  余有丁伸手示意了一下萧良友旁边的椅子。

  顾青躬身道:“多谢大人。”

  他刚坐下来,便见到大厅外走进来一人。

  此人也就是这一次的状元郎张懋修了。
  

  年纪轻轻,看来还有一点儿稚嫩,长相还算是可以,面容白净、有一双剑眉星目。

  “下官张懋修见过大人。”

  张懋修走进来之后,也是一样躬身施礼。

  余有丁依然还是十分的淡然,开口道:“嗯,无须多礼,先坐。”

  张懋修躬身施礼道:“多谢大人。”

  在顾青等人的对面,也坐着三个人,应该是翰林院修撰、翰林院编修等。

  翰林院也不是只有一个修撰、两个编修,毕竟,起草诏书、修史书、侍讲经筵这些可都是工作量比较大的。

  一个两个人肯定是无法完成这些个工作。

  当然,既然能够高中状元,几万学生之中的第一名,又或者是第二名、第三名,那肯定是有能耐的。

  朝廷不会放着这些有才能的人不用。

  翰林院编修也不过是一个起点,而这个起点对于很多学子来说,那已经是非常高了。

  都是七品芝麻官,知县就属于外放,一个地方上的知县,是真的不如翰林院编修。

  最起码,翰林院的编修能够给皇帝和皇子们侍读,陪伴在皇帝左右。

  知县可以吗?
  若是到了有一些地方,知县的权柄直接被当地的世家大族约束,那会更难受。

  京官就是比地方上的官吏要好太多。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余有丁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这才开口道:“这段时间,你们三位鼎甲先熟悉一下翰林院,熟悉一下翰林院的公务。”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呢,可以问一问。”

  “以后,大家都在一起共事,一定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随后就介绍了坐在顾青对面的三个翰林院大学士,翰林院修撰吴贺、翰林院编修唐应试、翰林院编修刘而康。

  张懋修、萧良友、顾青三人起身抱拳施礼,算是见面礼了。

  余有丁这才继续道:“今日初次到这翰林院,便先熟悉一下翰林院,等到明日开始正式点卯。”

  “先跟着吴道明等一起学习修史书,等到需要起草诏书的时候,你们再跟着一起学。”

  顾青等人躬身道:“是。”

  等到余有丁走了之后。

  张懋修对吴贺等人抱拳施礼道:“吴大人,以后还请诸公多多照顾一二。”

  吴贺等人连忙起身,他甚至是上前扶起了张懋修,笑着道:“岂敢当,岂敢当,以后一起共事,应该互帮互助才是。”

  “惟时兄若有什么不知道的地方,尽管问,我等也是知无不言,若需要帮忙,也尽管开口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