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93页

万历公务员_第193页

  大地是圆的。

  这一点,汉朝时期的张衡就已经提出来了。

  太阳系的模型,在汉朝时期也出现了,还是那位张衡,根据自己的学说,制作出来了一个浑天仪。

  顾青所做的太阳系模型应该就是根据浑天仪所制作出来的吧。

  而张衡在浑天说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其两端谓之南北极。北极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南极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规七十二度常伏不见。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强半。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

  张衡可是汉朝时期的人啊!
  也就是说,在汉朝时期,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有先贤们提出了大地是圆,而非方的说法。

  只不过,人们不太相信罢了。

  所以,有时候又说,人无法赚取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财。

  张衡绝对是最牛的天文学家,甚至是比西方还要早发现地球的南北极,以及大地是圆,周旋无端。

  这才是人们常说的,中原五千年文化之底蕴。
  

  便是随便翻开历史的某一页,就能够发现,他的思想结晶已经非常高了。

  戚继光看完,还有一个更佩服的点。

  那就是顾青的过目不忘的能力,竟然能够记得住如此多的著作,一本书上面,很多知识点,都能在先贤所写的著作里面找到。

  若不是顾青写出来,他甚至是都不知道,此人写过这本书。

  戚继光也就给了顾青十天的假期。

  允许他回京师,刊印这本书。

  顾青也就出了大营营地,找到了还在驿馆里面的李之藻。

  “之藻,关于浑天的书,我已经写出来了。”顾青见到李之藻的第一句话,便是如此。

  李之藻欣喜若狂,连忙激动地问道:“我……我能拜读一下吗?”

  顾青回道:“当然可以。”

  随即就从自己的箱笼里面拿出这本书,递给了李之藻。

  真要算起来。

  李之藻的年龄比顾青还要大一些。

  但是,顾青如今是大明的探花郎,是翰林院编修,是大明少保戚继光的关门弟子。

  其身份自然十分高贵。

  李之藻如今还没中进士,没有进士之名,见到了顾青,自然是要行大礼。

  好在,顾青兵围计较这些。

  李之藻连忙接过了书。

  一看书名。

  《浑天新解》。

  怎么有一点感觉,顾青似乎有一些懒得想书名了,就直接套用当初的算学一书,也就是《算学新解》?
  又来一个新解。

  仅仅是稍微疑惑了一下,李之藻就迫不及待地连忙翻开了书,看起来。

  第一页就是浑天说的开口,然后又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如果大地真的圆如弹丸,那人又是如何站在圆上面,而不会掉下去,为何所有的物体,都是立在大地上,便是最轻的一滴雨水,不是向天空之上落,而是向大地落呢?
  说白了。

  这其实就有一点儿像是十万个为什么。

  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科普了太阳系模型的由来,以及其中的真理。

  这种写法,和《货币论》、《帝国崛起》就又有一些不一样了。

  货币论是每一个大的知识点作为一个分类,其中又有不少小的知识点,每一个专业名词,都会有着简短的解释。

  其主线是从以物易物、贝壳、刀币、铜币、银币、金币这种徐徐渐进,也算是历史为骨,能够让人看明白。

  至于《帝国崛起》这本葡萄牙国史,自然也是以历史时间为线。

  而《浑天新解》就没有时间线,也不太像是徐徐渐进,就是一问一答的方式,对很多先贤之推测、先贤之言,做了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解答。

  而最后也说了,这些一切的推测,实际上都是源自于西洋人麦哲伦这位航海家的船队,绕行了大地一圈,真实了先贤们的推测。

  故此,也就有了太阳系模型的推测。

  “好一个浑天新解!”

  “看完之后,似乎感觉到了天文之奥秘一样,原来,我们头顶的太阳是那样的,原来,我们头顶的月亮是那样的,原来这周天星空是那样的!”

  “我倒是更佩服顾大人的才学,很多先贤之言,其出处,便是我都没有看到过,有一些,似乎看到过,却忘记了。”

  “看完这本书,就好像是推书一样,里面很多先贤之古籍,我也是很有兴趣,想要一睹真容啊!”

  顾青拍着李之藻的肩膀,鼓励道:“没事,好生地读书,将来科举取士,能够进入翰林院,就可以去那藏书阁。”

  “有一些书并不全,若是能够去其他书院找一找,或许能够找到,还有国子监那边的藏书阁,也有不少孤本。”

  李之藻听了,连忙躬身道:“多谢教诲!”

  他自然是听明白了顾青话中之意,考上了进士,不仅有了身份,也有了名分,还能够进入翰林院的藏书阁,还可以去其他书院的藏书阁,阅览群书。

  若是考不上,一切免谈。

  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嘛。

  顾青邀请李之藻和他一起上路,前往京师,要把《浑天新解》这本书直接出版了。

  这一次,就不用再请张居正作序了。

  便是他顾青自己作序就可以,那春风书局的掌柜,也不可能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生意不做。

  毕竟,当初《帝国崛起》这本书,就已经卖出去一万册。

  这个销量已经很高了。

  要知道,在这时候,在朝廷没有正式下达禁令,把《水浒传》列为禁书之前。

  这本书的销量一年差不多是三千册。

  当然,这是一个书局一年卖出去的销量,而不是天下所有书局一年卖出去的销量。

  而《帝国崛起》是《水浒传》的三倍不止啊!

  读书人其实也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也想要了解西方世界,更愿意看到真实,而非水浒传这种以历史为骨,捏造的故事书。

  有人甚至是还弹劾过《水浒传》,说他乃是野史,甚至是连野史都不是,容易误人子弟,应该封禁。

  《帝国崛起》就不一样,写的是葡萄牙的国史,是真正的历史。

  虽然是西洋之地的国家的国史,却让人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此时此刻,就在这一片大地之上的西方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样子。

  原来,那些传1教士是这么来的。

  原来,西洋之地还有不少国家,原来,他们的国王也是父传子。

  原来……。

  当春风书局的掌柜见到顾青的时候,连忙给请到了三楼的雅座,沏了一壶茶上好的青茶。

  “顾大人,这是又有新作了吗?”

  顾青直接拿出了《浑天新解》,说道:“还是和以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