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92页
万历公务员_第192页
这才舒服了一些。
“九年之功,看着地方上送来的公文,都是一些好消息,形势一片大好,中兴之象已现。”
“若是能够继续坚持走下去,那该多好啊。”
张居正其实也是心有所感,特别是这段时间,朝堂之上似乎非常的安静,大家都好像是相安无事。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越是这般安静,也就越是让张居正放心不下,甚至是已经有所怀疑了。
那些个弹劾他的人,因此而受到了打压,不可能就这么沉寂下去,甘愿被罢免、被辞官。
便是以前听话的张四维,如今也已经不听话了。
可是,张居正如今想要伸手打压张四维,也做不到那般随意,对方也是羽翼丰满。
游七轻声道:“老爷,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哪里有什么万年不倒的王朝啊。”
在他看来,张居正为了大明呕心沥血这么多年。
但是如今这朝堂之上似乎没有一个人对他充满了感激,甚至是从心的敬重。
便是被张居正看做是新政继承人的申时行,也并非是觉得张居正一心为公,一心为国。
申时行本就是一个老好人罢了。
张居正咳嗽了一下,略有一些沙哑地说道:“我知道,可若是我不去做,大明明天可能就大厦将倾了。”
“古往今来,那么多的新政之人,难道都在后来看不出来,这新政可能会失败吗?”
张居正一个聪明人,自然也能看出来,正是因为他看得出来,所以才会更要去做。
如今他卧病在床,这政1权已经回到了万历帝朱翊钧的手中。
张居正已经不再做什么批复,也很少有建言了。
而上一次,对于顾青的安排,实际上也算得上是张居正最后一次开口,对朝中的人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紫禁城。
中极殿之中。
万历帝朱翊钧也打算休息了,内阁那边送过来的公文也都处理完,速度也比以前快的多。
所以白天早朝之后,他其实并没有急于处理公文,而是玩了一天,到了晚上熬了会夜。
等到他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骨。
司礼监太监冯保则是躬身端着一个木盘走进来,示意万历帝朱翊钧可以翻牌子。
然而,万历帝朱翊钧却并没有伸手去翻牌子,而是直接道:“不翻了,直接去翊坤宫!”
这翊坤宫乃是今年九月,张居正仿照嘉靖时期的选取九嫔的旧制之法,为万历帝朱翊钧选取了九位嫔妃。
而这其中一人,也就是郑贵妃。
也正是因为这个郑贵妃的存在,导致朱常洛备受冷落。
而如今,这位郑贵妃已经进入了宫内,并且得到了万历帝朱翊钧的宠爱,翻牌子的时候,脑海里面就想到了郑氏。
那柔嘉玉质的身体,婉嬺兰仪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朱翊钧。
以至于其他八位嫔妃,以及当初那位在母后宫中一眼相中的宫女,都没被他放在心上。
便是那位宫女,他原本都不太想要承认的。
属于是拔·雕·无情了。
从这事儿也能看出来,朱翊钧就是一个没有担当、薄情寡义之人。
冯保只能是让人把木碟拿下去,然后大喊道:“起圣驾!”
随后,也有太监连忙去了翊坤宫,提前给郑氏通信,让她有个准备,以免怠慢了圣上。
等到朱翊钧到了这翊坤宫,走过屏风,到了里间,就见到郑氏坐在那里,灯火照耀下,明1艳无比。
“臣妾拜见圣上!”
第149章 一问一答的新书
郑氏的出现犹如晨曦初照,温柔而璀璨,直接就温暖了十八岁少年时期万历帝朱翊钧那被压抑了九年的内心。
她身着一袭精致的织锦华服,那衣裳以云锦为底,上面绣着繁复细腻的凤凰涅槃图案,金色的丝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真有凤凰欲振翅高飞。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要相信老祖宗的严选,而这大明时期的霞帔,确实是高贵而又典雅。
郑氏的发髻高挽,其上点缀着几朵精心挑选的牡丹花,每一瓣都娇艳欲滴,与她那细腻如瓷的肌肤相映成趣,更添几分雍容华贵。发间还巧妙地穿插着几支镶嵌着珍珠与红宝石的金簪,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闪烁着柔和而神秘的光芒。
眉如远山含烟,眼若秋水盈盈,每一次顾盼流转,都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思与智慧。睫毛长而翘,宛如两把小扇子,轻轻扇动着周围空气的温柔。鼻梁挺直,唇色自然粉嫩,不点而朱,微微一笑,便能倾倒众生,让人心生向往。
身姿曼妙,行走间裙摆轻扬,如同踏波而来的仙子,每一步都散发着不可言喻的优雅与风华。
最最最关键的是她活儿好!
万历帝朱翊钧连忙上前,扶起了柔弱无骨一样的郑氏,就好像是一只舔1狗一样。
露出了自以为非常和善的神情,双眼放光地看着郑氏。
“免礼。”
郑氏略带着一丝羞涩,似乎有一些不敢看万历帝朱翊钧一样。
这种欲拒还迎的样子。
瞬间就勾起了朱翊钧的心,直接挥挥手,就让冯保带着人下去了,翊坤殿里面就只是留下了四位宫女。
她们要帮忙俯视着朱翊钧和郑氏更衣,还要负责在中途给朱翊钧和郑氏两人擦汗,还要负责帮忙推一推……。
不得不说,郑氏她是真的会,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入宫之前,专门请了人来教她这些知识点了一样。
这一晚上,朱翊钧是感觉到了这种事情的真正快乐。
一个男人的快乐!
“呼……。”
顾青松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手腕,又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
就算是他这个身体十分的强壮,力气也很大,但是长时间的这种高强度操练,再加上,晚上还要秉烛夜读,还是有一点儿受不了的。
好在这《浑天新解》总算是写完了。
不多,也就三万字。
毕竟也只不过是简单的科普一下,什么黄赤交角这些个更加专业的名词,更加专业的知识点,顾青自然是忘记了。
再加上,他又没有周游世界,也没有去过大明的大江南北之地,和徐霞客一样游历天下,再写出来一本《徐霞客游记》。
所以,还有一些地理知识,那自然不能写出来。
顾青为了凑字数,也就只好多多地引经据典了,总之,很大一部分是根据先贤们的推测而推测出来的,并非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这样一来,倒是也能够增加这本书的真实性。
很快。
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出现了。
作为顾青现在的师父,戚继光自然就是这《浑天新解》的第一个读者。
虽然早已经知道了这本书的全部内容,里面的很多知识点,顾青也都已经给他讲述过。
但是真正看完一本书,是经过顾青整理之后,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徐徐渐进的科学知识科普之后,对于太阳系的了解,似乎又更深了一些。
“原来,先贤们已经有所察觉,已经推测了一二,只不过,古往今来,并未有人能够验证罢了。”
这是戚继光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感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