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08页

万历公务员_第208页

  顾青连忙拦住了丁度,说道:“不必,不必,我在这里等着夫子便好。”

  他到江浦县的时候,已经是快要晌午了。

  静春学院这边还没下课。

  丁度则是很快就给顾青泡好了青茶,然后就忙自己的事儿,不过,也在看着时间。

  等到丁夫子刚走出学堂,丁度就连忙迎了上去。

  听到顾青回来了。

  丁夫子还是挺高兴的,快步走进了雅间。

  “夫子。”

  顾青微微躬身施礼。

  丁夫子连忙上前扶起了顾青,温和地笑着道:“回来了,又魁梧了不少。”

  顾青在蓟州大营那边操练了四个月,跟着大营里面的士卒们一起吃一起住,每天都操练,自然是更魁梧了一些。

  之所以有什么文弱书生,其实主要还是读书太花钱了,几乎都是全部身家用在读书这件事情上,省着吃省着穿,自然就十分的瘦弱。

  丁夫子招呼着顾青坐下,喝了几口茶之后,就带着顾青出去了。

  “丁大郎和老夫嘱咐了几次,说是等你回来了,好告知他一声,他还想要拜访你呢。”

  顾青连忙道:“当年,我初过县试之时,幸得丁公赏赐,学生还没谢过丁公呢。”

  “此番回来,倒是想要拜访一下丁公。”

  丁夫子就欣赏顾青的重情重义,笑着道:“那感情好,咱们今日就在那樊楼聚一聚,老夫代为引荐。”

  第158章 重回故里为说媒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顾青今年参加了殿试,成为了大明的探花郎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功成名就。

  就算是一个区区翰林院编修,七品的芝麻官,那也是身在翰林院。

  再加上,这些年来,顾青写了几本书,为自己提升了名气。

  他算得上是江浦县名人榜上的第一名了。

  用如今江浦县县令的话来说,天下人先知道了顾青,后才知晓江浦县。

  这是真的一点儿都夸张。

  就算是江浦县早年出了一个神医丁凤,那也是很久之前的事儿。

  而且,丁凤的医术也就在这周边出名,远一点儿,你说江浦丁凤,估计还真的鲜有人知。

  顾青不同,他的书如今都已经卖到了西洋那边。

  特别是《帝国崛起》这本书,已经是被香山那边的西洋人翻译之后,直接在这边刊印,然后拿回去卖。

  连宣传的口号都已经想好了,那就是东方之人都已经听闻葡萄牙帝国海上霸主之名。

  神秘的东方古国之智者所写的葡萄牙帝国之国史……。

  顾青的名已经不仅仅是在这大明本土有名气,都已经传到西洋那边,特别是最近又出了一本《浑天新解》,提出了太阳系之说。

  别看西洋人的传教士很多,总觉得他们这时候应该是相信那什么的,其实不然。

  在这文艺1复兴之后,西洋人其实也开始走上了觉醒的路,对于这些学说,也是非常感兴趣。

  顾青随着丁夫子一起到达了江浦县的樊楼,丁家家主丁毅和江浦县令已经在厢房里面等着了。

  “顾相公,在下有礼了。”

  丁家家主早年也是参加了科举,后来屡屡不中,人到中年,也就放弃了,以秀才的身份,在江浦县当了个廪生,然后就是照顾丁家的家业。

  丁家早年出了几位神医,也去皇宫当了御医,这一代奋斗起来之后,儿女自然也就能跟着享福。

  他们家以医术跻身成为士大夫,后来便主做药材生意,江浦县如今最大的药材铺子,还有最大的医馆,那都是他家,不仅仅是江浦县,就是这应天府也都有。

  应天府隶属的几个州城、县城,也都有丁家的医馆,在他们家,现在还存放着丁凤等先辈们编撰的医书呢!

  顾青连忙扶起了丁家家主丁毅,说道:“丁叔不必多礼。”

  不愧是能够把丁家的家业打理的井井有条的人,丁毅也是一个八面来风的,邀请顾青坐下之后,就借助顾青此番回江浦县,把话匣子打开了。

  “顾相公应该有一年没回来了吧?”丁毅问道。

  顾青回道:“快一年了,今年年关之后,为了早一些到京师赶考,正月初就去京师。”

  “这一年没见,回来发现江浦县变化还是挺大的啊。”

  变化确实有,说大也不是很大。

  官道变宽了,路面也做了硬化处理,周边还栽了树,像是那么一回事儿了。

  县城内的主街也宽了,用上青石铺路,显得更为整洁一些。

  便是这城南那边,去应天府的码头,应该也是扩建了。

  顾青是从北边进城的,并未去南边浦子口的码头,却已经能够在这城外,靠近浦子口的地方,听到那边噪杂的人声。

  这会儿,已经是腊月二十九。

  再有一天,就是腊月三十,也就是正儿八经的除夕夜。

  往来的人还是挺多的。

  不少,都是从应天府,甚至是更南边过来,回乡省亲。

  在这时候,已经有了返乡潮了。
  

  说起这江浦县的变化,那江浦县县令就有话题了,笑着开口道:“此乃朝政清明,朝野上下都是一心为公,才有此番变化。”

  “不管是修路、修桥、扩加码头,还是修缮这城内的街道,以及对一些老宅院进行改造,都需要钱财。”

  “好在首辅大人体恤乡里,知晓各地如今都不算富裕,便减免了一些赋税,还让各地把这些用在修路、修桥、兴修水利、修缮城内老旧、废弃的宅院,好让这县城焕然一新。”

  张居正减免了地方上的赋税,并且还让他们把这儿钱用出去。

  就相当于是地方开支预算,这个钱,不用直接都交国库,而是由地方上立下一些工程,成为经费。

  这个法子的来源,就是顾青当初写的《货币论》里面的货币流通手段了。

  货币全部放在库房里面,那就是一堆臭铜烂银,但是货币若是一直在流通,那就是一直在实现着自身的价值。

  丁毅也在一旁说道:“是啊,若不是首辅大人一心为民,减免赋税,让县城财政有了预算,从而立下这些工程,恐怕,这江浦县还是老样子。”

  他们以为顾青和首辅张居正的关系匪浅,所以这会儿,正在夸赞张居正。

  不过嘛。

  实施情况也正是如此,并没有过于夸大的成分。

  因为张居正的这一手,本就是为了促进地方上的发展,为的就是不让那些铜钱、白银,最后堆放在国库里面。

  他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已经是补上了从嘉靖到这隆庆年的很多亏空,这些洞口补住了。

  国库的压力也就减少了很多。

  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钱财流进国库,进入国库之后,真的就堆放在那里,成为了臭铜烂银。

  不仅如此,还会给百姓们增添更大的压力。

  因为这些臭铜烂银,那都是直接从百姓们的手中收取起来的啊!
  聊着聊着。

  江浦县县令就问起了张居正的身体状况。

  “顾相公,我听闻,张大人如今卧病在床?”

  “不知道,张大人的病情如何了?”

  顾青回道:“离京之前,我去看望过,只能说,情况有一些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