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18页
万历公务员_第218页
王锡爵经过汪东之、李植等人的引荐,这才见到了张四维。
“元驭兄,别来无恙。”
张四维笑着看向了王锡爵,先一步打了招呼。
王锡爵也没有想到,张四维会先给自己打招呼,看起来十分的亲切,便连忙躬身施礼道:“下官见过张大人。”
张四维抬手道:“元驭兄无须多礼,在座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快快请坐。”
王锡爵又是一番谢礼,这才坐在了汪东之的旁边。
这人也到齐了。
乐师们也停止了奏乐,直接转身去了楼下,歌姬们也停止舞动她们那妖娆的身姿,也款款地走了出去。
而丫鬟们则是上前,端着茶具,再一次为在座的大臣们泡了一杯茶,才出去。
张四维开口道:“此番邀请各位前来一聚,则是为了今年之旱灾一事。”
张居正已经是重病在床、昏迷不醒了,朝中的大事儿,他就算是想要插手,那也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机会。
被张居正打压了这么多年,大家或多或少,这心中都有怨气。
但是,皇帝似乎对张居正还有着感情,那御医到现在,还住在张居正的家中,为张居正调理身体。
所以说,他们也不能在这时候,就要弹劾重病在床的张居正。
不仅不能得到什么效果。
反倒是可能会引起皇帝的反感,会适得其反。
大家都是一致认为,这时候,不是最佳时机,不能动,那就只能是依靠治理好大明,让皇帝见到他们的能耐,凭借着手段,在皇帝那边刷好感度。
这也是张四维的意思。
而顾青凭借着申用懋,在皇帝那边刷了一下存在感,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张四维的话也就很明显了,这事儿是交给了顾青去做,但是不能说,他们也不能做
顾青把良策都给写出来了。
就看谁做的更好,张四维也想要在张居正重病在身、昏迷不醒的时候,多多提拔一些自己人。
朝堂之上的局势已经在开始发生了变化,内阁之中,吕调阳、马自强两位辅臣已经是颐养天年,根本就不关心朝事。
张四维则是想要更进一步,甚至是想要成为第二个张居正!
这就需要有人能够全力支持他。
人越多越好!
说什么不得拉帮结派。
呵呵。
到了万历时期,拉帮结派是最为严重的。
张居正手底下还有一票人呢!
从刑部主事刘台案就能看出来,得罪了张居正的下场是什么。
万历四年,刑部主事刘台直接弹劾张居正,说他专1权,张居正在皇帝面前哭诉,才算是化解了这一次的弹劾。
而事后,张居正直接就耍了手段,让刘台成为了一个贪官污吏,最终被发配到广西,刘台的父亲震龙、弟弟刘国,都连坐有罪。
而这一次的事件之中,就有巡抚张学颜、御史于应昌、巡抚王宗载三人,在其中发挥了马前卒的作用。
要说拉帮结派,张居正在这十年来,算得上是大明朝最大的帮派。
后来人,也称之为楚党。
张四维善于弄权,也学着张居正来了一个拉帮结派,明面上讨好张居正,暗地里却又拉拢被张居正打压的人。
此时,他开了口。
大家也都明白张四维的意思,李植先开口道:“从开年到现在,确实是滴雨未落,此时,山东那边已经出现了旱情。”
“陕西、山西那边自是不必说,而顾青提出来的坎儿井,倒是可以试一试。”
“只不过,这工程量有一些大,也需要人手。”
“下官觉得,倒是可以请户部以赈灾银的名义发放钱财,然后再征徭役,修建坎儿井。”
张四维点了点头,问道:“此事,你觉得谁去做比较合适?”
李植直接回道:“前南京兵部主事赵世卿可以胜任。”
他又介绍了一下赵世卿的过往,隆庆五年的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却上奏弹劾请求广取士之额、宽驿传之禁、省大辟之条、缓征赋税、广开言路,这些奏言,自然是和张居正的新政不符,甚至暗指张居正专1权,从而得罪了张居正,被免职。
如今,既然想要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那就必须要任人唯贤,也就是举荐的人,是真正有能力的。
不然,这种赈灾的事儿,要是办不好,绝对会砸了张四维的招牌。
经过了李植的介绍之后,张四维似乎也记起来这么一个人,随即点了点头,说道:“可。”
他更相信李植不会在这件事情上举贤为亲。
毕竟,若是无能之人,却占着茅坑不干事儿,浪费了他的举荐之机会,甚至是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那李植以后就别想上这条船了。
李植之后,则是沈一贯,此人觉得旱灾就已经想办法修渠引水,只不过,这个工程量也比较大。
而且,现在旱灾并不严重,没有必要兴师动众。
“张大人,下官觉得,如今,我们差的并非是如赵世卿这般贤才,而是名将。”
此话一出,算是点醒了张四维。
张居正有一位戚继光。
你张四维有什么?
张居正可是依靠戚继光守住了蓟州,守住了北地国门,挡住了蒙古贼兵三番五次地扣关。
可以说,不仅仅是皇帝依靠张居正,就是他们这些人也在依靠张居正。
毕竟,有了张居正,才有了如今的大明戚少保!
张四维右手食指轻轻地敲击着,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确实是需要一位名将,一位可以替代戚继光的名将。
不仅仅是着朝堂之上需要抓,便是那兵权也要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此一来,才能成为第二个张居正!
第166章 上任户部主事郎
张四维看了看沈一贯,问道:“肩吾可有什么想法?”
沈一贯直言道:“张大人,下官以为古北口总兵董一元或许可以担此大任。”
“嘉靖四十三年正月,董一元担任蓟镇游击将军。”
“当时,土蛮、黑石炭等部以一万多骑兵侵犯一片石,总兵官胡镇,董一元靠着城墙抵抗,贼军攻打不下,等到我朝大军援军来时逃跑,总兵胡镇趁势追击,斩首七十余级,后又在苇子谷大败敌军,斩三百七十余级。”
“其中董一元功劳最大,破格领取三级俸禄,提升石门寨参将。隆庆元年九月,我朝大军在棒槌崖打败贼军,又以董一元功劳最大,再次连升二级,提升副总兵,驻防古北口,移守宣府。”
“其次,则是宁夏总兵张臣、节度使李舜臣、云南总兵刘綎,此四人,皆有赫赫战功,或许可为何事的人选。”
沈一贯也是有备而来,既然要布局,那这个棋盘不妨更大一些。
仅仅是拉拢几个人,根本就无法真正把持朝堂。
历史上,沈一贯便是依靠着蒙上钳下、排斥异己、遍置私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并随着其在朝廷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权倾朝野。
不仅把持朝政,而且卖官鬻爵,甚至对万历中后期的政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若说弄权,此人不在张居正、张四维之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