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19页
万历公务员_第219页
张四维听得沈一贯的话,心思一动,轻声问道:“肩吾和他们可有什么联系?”
既然是举荐,想要培养他们为帅,从而分担戚继光的兵权,那就必须是信得过的人才行。
如果是信不过的人,把他们给扶持起来了,结果翻脸不认人,过河拆桥,到时候岂不是养了一只白眼狼。
沈一贯回道:“下官和他们有一些矫情,当年……。”
沈一贯早就开始布局了,算得上是这大明的及时雨一样,人缘非常好,也很有眼光。
知晓什么样的人能够拉拢,什么样的人值得拉拢。
张四维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先试一试吧。”
对于他们而言,想要提拔一些武将,那方式可就太多了。
就算是戚继光这位大明的少保,历史上的名将,在早年的时候,那也是受到过欺负的。
明明是自己的战功,结果在层层上报之后,就变成了别人的。
好在,后来他学会了和光同尘,也就得到了谭纶等人的赏识,最后又得到了张居正的器重。
这才不至于让自己的战功就那么不清不楚地变成别人的了。
这种事情时有发生,甚至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好像是自宋朝之后,武将的战功被人直接顶替的时间,就习以为常了。
从宋朝之后,武将们总是会矮一截。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谁让王朝有一位唯一的掌权者,一切都是他说了算,天下权力的中心,也就在这皇城之中呢。
便是如戚继光这般名帅,如岳飞这般名帅,那也是直接拿捏。
张四维发了话,沈一贯举荐的这四个人,在后期,那肯定是会被重点关注。
沈一贯去联络,到时候,便是一个小小的战功,都将会被放大。
不过一会儿。
歌姬们再一次上了二层,在这些达官贵人面前,扭动着她们曼妙的身姿。
乐师们也再一次回到了他们的座位上,开始奏乐。
……
顾青接到了文书。
那就得上任。
匆匆告别了大营,告别了在戚继光。
就直接回到了京师。
都说新婚燕尔,顾青带着丁清璃到了京师,先是租下小院,然后休息了两天,就跑去大营那边,继续研究他的火炮了。
七天回来一次。
就这么过去了大半个月。
顾青在见到火炮的研究已经比较顺利,火器营这边的少匠们也都是有着不少思路,比较顺手了,才开始为自己继续布局。
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官袍。
顾青这身段,再配上官袍,确实是有一股大臣风范。
特别是他那面相,看起来就给人一种正直、大气、俊朗的气概,让人觉得这个人就很正。
“等过一些时日,我带你去拜访一下几位御医吧。”顾青抱着丁清璃,轻声道。
她现在还小,也就新婚那天晚上,顾青碰过她。
这些时日,顾青都只是抱着她睡觉,并不会碰她,年芳十八,太早生子,风险太大。
还是等过两年,那时候,风险会小很多。
丁清璃听到顾青愿意带着她去拜访御医,还是非常高兴的,她喜欢的就是医术,而不是琴棋书画。
顾青能够尊重她的喜好,这让丁清璃自然是欢喜不已,也对顾青更为尊重。
“嗯,谢谢夫君……。”
顾青伸手刮了一下丁清璃的鼻子,轻声道:“等以后有机会了,你其实可以为这京师的女子看病,治病救人便是行善积德。”
丁清璃更高兴了。
她学医本就是想要能够给人治病,这样,她的医术才有用武之地嘛。
当即伸手抱着顾青的脖子,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顾青也就忍不住了。
等到了第二天。
顾青神清气爽地来到了户部官衙。
来的比较早。
差不多八点左右。
今日无早朝,也就不用去上早朝,但是这点卯还是要的,只不过,官衙里面就一个人。
此人年约六旬,常着绯色官服,胸前孔雀补子以金线绣成,腰间束素金带,身材中等偏瘦,面容清瘦,颧骨微凸,双目狭长而目光锐利,眼角略带皱纹,蓄有短须,须发已见斑白,但梳理整齐,下颌线条刚硬。
听得动静,便抬起头来,看向了门口来人。
顾青对朝中的大臣们都是做过功课的,知晓能够坐在这里,并且年过六旬的人,必然只有一位,那就是如今的户部尚书张学颜。
此人也是张居正推行新政的左膀右臂,统筹辽东、蓟镇军饷,首创“年例银”制度,保障九边军费。清丈田亩,参与全国土地清丈,打击豪强隐匿田产,增加税基。
《明史》称其“精敏绝人,掌邦计有能声”。
不仅如此,此人也知进退,张居正病逝之后,就主动致仕,如此一来,万历帝朱翊钧后来清算张居正的时候,他并未被牵连,一直到到万历二十六年,才病逝。
只是有一些可惜,如果不是因为和张居正走的太近,此人必然也能够进入内阁,甚至是成为肱骨大臣。
顾青上前,施礼道:“下官顾青,见过大人。”
张学颜打量了一番,在见到站在门口的顾青之时,差不多就知道他的身份了。
毕竟,户部新晋主事,也就只有顾青一人。
这几年来,顾青的名声,可是越来越响了,便是想不听到此人之名,那都很难。
第167章 远水不解近渴
张学颜道:“无需多礼。”
等到顾青起身之后,才示意道:“坐吧。”
顾青回了一礼,然后坐在了旁边。
张学颜则是拿起了手中的一份公文,递给顾青,说道:“你上言今年可能有旱灾,倒是有心了。”
“如今,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旱情,只不过,还没有那么的严重,若是往后两个月还是滴雨未落,那就有一些麻烦了。”
如今是四月初,要是四月、五月还没下雨,春耕之后,耕种在地里面的庄稼,估计都要干死了,芽都发不出来。
顾青起身,接过了公文,打开看了看,发现是陕西几个县,出现了旱情。
《明神宗实录》:顺天府、保定府等地“夏秋连旱”,农田龟裂,麦粟绝收,饥民流徙至京郊乞食。
《山西通志·祥异》:太原、大同、平阳等府“自春徂夏不雨”,汾河断流,民间“掘草根、剥树皮为食”。
《陕西通志》:西安、延安、凤翔三府“赤地千里”,尤以陕北高原旱情最重,出现“人相食”惨状。
《河南通志·灾祥》:开封、归德、汝宁等府“麦苗尽枯”,黄河水位骤降,漕运受阻。
《明会典》记载,万历帝下旨,北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四省“被灾州县,本年夏税秋粮尽行蠲免”。
顾青看过万历十五年,对于这一次的旱灾,其实也有一点儿印象,在见到这开年之后,就一直未曾下雨,土地确实是比较干,特别是今年回家,顾老头等老农户似乎是先知先觉,还和他言语过。
今年可能会有旱灾,这天气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顾青听完了顾老头的话,就想到了自己看过的万历十五年,记得万历十年好像有一次旱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