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21页

万历公务员_第221页

  有了水泥,修建水渠的工程将会快捷、方便很多,一天就能够修建完毕村里面的水渠。

  可惜,他并不知道水泥的锻造过程,也不知道锻造水泥的配方,只知道一个主要材料是石灰石。

  这还是课外书里面的。

  高中时期的化学书里面也提到过,只不过,时间长了,顾青记不太清楚。

  户部右侍郎曾省吾称赞道:“此法听起来可行,不如现在就上报,然后开始着手实施。”

  “早一些动工,早一些修建好水渠,也能早一些引水。”

  “以此番上报的县城为主,用此等方法修建水渠,先缓解他们的旱情。”

  张学颜点了点头,说道:“可!”

  很快。

  奏章就拟定好了。

  众人又是继续商讨着,除了修建水渠之外,还有一些工作要做,那就是如何安抚民心。

  这时候,旱情已经出现了。

  有一些百姓已经有一些慌乱,旱情比较严重的地方,也已经出现了流言蜚语。

  若是不快速地安抚民心,这些流言蜚语就会慢慢地提升到妄议朝政,最后直接形成民愤。

  而民愤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更不好控制。

  等到出现叛军,那对于朝廷来说,损失将会更大,不仅如此,名声也不好听了啊。

  最起码,张四维、申时行、张学颜,包括魏学曾等人都明白,他们若想要坐在这个位置上,甚至是更进一步。

  基础条件就是这个天下要稳!

  天下乱了。

  他们的位置肯定不会稳固,便是上进了,那又如何?

  说不定某一天,叛军直接打到了顺天府,大明亡了,便是首辅大臣,也得跟着遭殃。

  张四维不希望自己有望爬上那个位置的时候,大明却要亡了。

  张学颜对于权柄并不是那么的追求,基本上就是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算得上是一心为国。

  顾青则是开口继续谈论着如何安抚民心,对于他而言,也算是熟能生巧,手上可是有着好几套呢!

  首先就是要募捐,要给募捐的人在本村里面,立上功德碑。

  为何?

  朝廷要稳,那就不能自断根基吧?

  所以,这时候肯定是要保住基本盘,而这个基本盘,已经不再是那些个底层的农户了。

  这个募捐,就是要让当地那些地主、乡绅、富商等捐钱。

  百姓们饿着肚子的时候,看到他们却能逍遥快活,这种怨气会更大,甚至是当场就已经是难以安抚了。

  而朝廷组织募捐,这些人捐了钱,立了功1德碑。

  官府就能够好生地宣传一下,从而减弱百姓们的仇1富1心理,减轻他们的怨气。

  这时候,还要让所有人都能够感觉到,官府是为了他们好。

  让地主、乡绅们知道,官府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为了他们好,为了安抚一下民心。

  免得他们在家里面大吃大喝,百姓们饿着肚子的时候,对他们积怨,然后直接冲击他们的府邸。

  当然,顾青建言的时候,是不会说的这么直接。

  张学颜、魏学曾、曾省吾等人却能够听得懂,明白顾青这话里话外到底是什么意思。

  几人已经是对顾青钦佩不已了。

  真的有一种想要打开顾青的脑子,看一看他的脑子为何和普通的人不一样。

  这完全就是把人心看的明明白白了。

  “好一个募捐,此事,当写进奏折里面,禀明圣上!”曾省吾第一个站出来,激动不已,表示这么好的策略,一定要写进奏章,上报万历帝,恨不得立即就能实行。

  张学颜也是再一次打量了一下顾青,脑海里面就想到了当初初闻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之策的时候,那般欣喜若狂和震惊不已的心情。

  此时此刻,和当年一样!
  第169章 冯保亲赠一宅院
  户部这边直接就写出来了六本奏章。

  全部都是关于应对旱灾之策的,一些良策便是面对洪灾、地震等天灾,也是能拿来直接用的。

  毕竟,都是面对受灾的百姓,安抚民心,也就那几套。

  顾青所说的这些,算是集大成者了!

  而这六本奏章也很快就被送到了朱翊钧的御桌上,初看之时,还是有一些看不懂。

  不过嘛,朱翊钧从小就被李太后严厉管教,请了名师教导。

  登基为帝之后,又是有一位张居正这样的帝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之下,懂得也不少。

  再看第二遍,也就看出来这六本奏章里面的内容,对于大明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朱翊钧也是欣喜若狂,直接就让冯保叫来了顾青。

  他要当面对质!

  顾青这边在户部已经有了一个工位,不大不小的办公区里面,有着六个人,把张桌子。

  桌子上面都是一些公文和卷宗,上面都是户部的一些收支预算等等。

  表格记账法是顾青提出来的,如今已经是优化了好几次,桌子上的账簿,随便翻开一本,就可以看到,一页一页都是表格记账。

  这也符合张居正的考成法之新政。

  公正、公平、严谨。

  冯保走进户部的时候,户部几位官员连忙迎了上去。
  

  在这大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就有过下过祖制,可惜他的后辈儿们似乎都忘了这一条祖制。

  当然,这也和明朝时期的制度有关系,朱元璋废了丞相制度,从此不会再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百官之首的丞相,也就不会有李林甫、秦桧这样的权相。

  但是在这王朝制度之下,在权力是一个金字塔,从始至终都在向上,最后汇聚在皇帝一手的情况下。

  皇帝之下,必定会有一个一手遮天的存在。

  什么内阁拟票,几位文渊阁大学士一起主政,互相牵制,从而杜绝权相的出现。

  看似完美,实际上,也并不是那么的完美。

  还是出现了严嵩这样的权相。

  皇帝的权力被内阁牵制了,这时候,皇帝自然想要再组建一个势力来牵制内阁。

  以至于东厂、西厂出现了。

  宦官再一次站在了历史舞台上,成为了最有权势的那个人。

  冯保就相当于是内相,连张居正都要礼让三分,更何况乎户部这边小小的官员呢。

  冯保也不会故意刁难别人,也算是比较低调的那种人,不像是王振这种宦官。

  “顾大人,咱家前来,传圣上口谕,召顾大人觐见。”冯保对站在那里的顾青说道。

  顾青回了一礼,说道:“遵命。”

  随即便跟着冯保一起进宫,一路上,也都是始终慢冯保一步,跟在后面。

  冯保轻声道:“咱家听闻,顾大人在京师还未曾有宅院?”

  顾青回道:“某家世清贫,故此未曾买房,只是于城南租了一套宅院。”

  冯保侧身顿了一下,顾青也立即停住。

  却不想,对方直接给他塞了一个房契在衣袖里面,然后转身一边走,一边说道:“顾大人可是年少有为啊,以你之能,以后必然前途无量,咱家也没别的意思。”

  “这套房子,也是咱家攒了积蓄,买下来的,不过,咱家一直住在宫中,这宅子也就一直闲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