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25页
万历公务员_第225页
就担心到时候,许栋不识货,这个法子对他无效。
现在看来,效果还算是不错,许栋也能够领悟到品牌效应这个经商之法的妙用。
顾青抱拳道:“许公大义!”
“我为北地受灾百姓们,谢许公!”
一百万两,已经能交差了。
第173章 改良技术增产量
顾青看上了许栋的钱。
许栋看上了顾青的才和名。
两人算是可取所需了。
在许栋看来,顾青此人必然是前途无量。
新科探花郎不说,便是那过目不忘、天生神力的能力,也是古往今来都很少见。
若是顾青并非是新科探花郎,只是蒙荫,又或者是其他途径成为了如今的户部主事,他的名都要降低很多,一个探花郎,属于是真正的加分项。
对于大明人来说,科举取士也已经是深深地刻印在了他们的骨子里面。
唯有参加了科举取士,并且取得了三甲的好成绩,这样的人,才有大用,才算得上是真正读书破万卷。
就相当于是顾青的前世,都说什么读什么学校无所谓,京都学校也有出来养猪的。
然而实际上,名校的毕业证还真的就是一块敲门砖。
最起码,大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一个专科院校和一个名校毕业的两个毕业生,他们肯定优先选择名校。
而这一点,在考公的时候,是最明显了,顾青后来所知道的,就算是县城的岗位,留给专科的都少之又少。
为何?
因为有人就说了,两个学生,家庭环境都差不多,也都是一起上学,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
一个成绩上等,一个成绩中等。
两个学生都知道要好生地学,也都能自律,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进入了超一流的名校,一个进入普通的二本。
在这里,就能够分辨出来关键所在,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就在于一个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会冷静,会显得十分专业,而另外一个,则是按部就班,不知道灵活。
大部分时候,智商高的人,情商都不会太差。
只有很少一部分,他们才是真正天妒英才了,开挂开的太过,总要收回一些什么。
大明的科举给人的感觉就是这种,检验一个人的标准。
顾青能够在几万学子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大明的探花郎,就足以证明其真才实学。
关键是,他还有着过目不忘、天生神力这两个让人无比羡慕的能力。
许栋以一百万买下了顾青的品牌效应之法,也买下了顾青这个人情,相当于是一次大胆的投资了。
顾青则是让福建布政使官陈时范安排人,再加上自己带来的户部的人,一起先运送许栋捐赠的一百万两白银,前往河南。
他则是继续化缘。
“顾大人,要说这东南之地,其实物产丰富,除了茶叶之外,还有着丝绸、果脯、蔗糖、海盐、咸鱼等货物。”
“而在这当地,也有一些人因为祖上传下来的田地家业,也算是富甲一方。”
许栋给顾青介绍着福建这边的几位豪商情况,其中有盐商、布商、茶商、漕帮等。
可以说,如果顾青能够说动他们,绝对能够凑齐千万的捐款。
这要是能够实现,在大明也算是独一份。
顾青还真的有这个打算。
毕竟在前世的时候,他也是拉过不少投资,优化1营商1环境嘛。
这事儿也是没少做。
许栋介绍的第一家,也是和他长期合作的布商。
东南之地多桑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养蚕,然后撹丝,最后用织布机织布。
在这里,有着不少布商。
为何东南富裕而西北穷困,也是有着地理因素在其中,东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加上平原、丘陵地势,非常适合耕种。
西北有什么?
一片戈壁,又或者是黄土高原。
时不时就是黄沙漫天。
根本就不适合耕种和居住。
历史上有过几次南北大迁移,就是因为北地不适合人居住,而岭南之地原本的瘴气等原始森林,在人类的开垦之下,慢慢地缩减。
等到了明朝,已经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迹象。
“顾大人当真是一表人才!”
江南布商万传福是个五十多岁的胖子,看起来最起码已经是快两百斤了。
但是其行动看起来,却又不是那么的笨拙,相当于是灵活的胖子。
“万公谬赞了。”
许公则是介绍道:“万兄,当初你还说过,若是能够得见货币论之主,必定要向其讨教一二。”
“如今,得见顾大人,可要好生地敬几杯酒,请顾大人指点一下。”
许栋这就是在提醒万传福,他要以什么态度来面对顾青。
以货币论开头,然后让顾青指点一下。
那就是说,顾青是真的有一些才学,已经指点了他许栋,现在他带着顾青来见你,也是为了你好。
万传福和许栋合作多年,自然也明白许栋话中之意。
则态度一下子就更为恭敬了,陪着笑,说道:“不错,不错,顾大人一本《货币论》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某经商这么多年,也算是颇有一些心得,后来,在看了顾大人所写的《货币论》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大彻大悟。”
“顾大人,某先干为敬。”
顾青笑着道:“谈不上什么指点,大家也算是各取所需。”
“许公应该也把我的来意和你说了吧,那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对于你那商号,我这里确实也有一些想法。”
“或许可以为你缩减成本,还能够提高产量,甚至是提高布匹的质量。”
仅此一句话。
就直接让许栋和万传福眼前一亮。
还真的有货?
万传福连忙躬身施礼道:“还请顾大人指点一二。”
顾青道:“布匹之加工,有很多道程序,你可有想过,请工匠来专门研究,如何改良这些织布的工具呢?”
“比如这织布机,能不能从撹丝开始到织出布匹,都能在一个织布机上完成呢?”
“又比如,你有没有想过,建造一个非常大的工厂,里面设置织布机,从一开始的撹丝到最后织布,一个流程走完。”
“至于这动力,完全可以用水车来提供,就好似磨坊一样?”
“把脚踏改成车轮一样的装置,然后直接带动整个织布机呢?”
万传福愣住了。
许栋却若有所思,因为他是看到过织布机的样子,也能够理解顾青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万传福愣了一下之后,也开始思考,随后直接让自己的管事儿去叫来更加专业的人。
“顾大人请稍等,万某虽为布商,但是若论织布,还是三娘更懂一些。”
第174章 点石为金顾探花
前世的网上最流传的一句话,那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不管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还是说,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又或者是劳动力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甚至是说在这大明时期的东南地区已经出现了资1本1主义,也就是剥削劳动力,建造黑工厂等等。
对于顾青来说,都是要辩证地看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