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236页
万历公务员_第236页
“如今则是要依靠具体如何执行,这才是关键,五大海军卫所,便需要五位总兵。”
“臣以为,在这件事情,诸公或许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分歧。”
顾青有着很高的政治1嗅觉,当他建言组建大明海军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而当梁梦龙提议建立五大海军卫所的时候,顾青就已经想象到了这卫所总兵的人选。
相比较出海远洋作战,镇守内地的总兵似乎要安全一些。
但是富贵险中求。
大明如今解决了倭寇之患,仗打的也就少了一些。
如此一来,获取战功的机会也就少了。
同时,晋升的机会也更少了。
而如今,大明要组建海军,以后还可能远航出海作战,甚至是要去倭寇那边抢银山。
这可是天大的功劳,最起码,有人可以凭借这一份战功而官升三级,最高甚至是能够混一个侯爵。
五大卫所总兵必定是武将们必争之位!
顾青这么一提醒。
朱翊钧也明白过来,想了想,问道:“顾卿可有举荐之人?”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戚继光,这位顾青的师父,顾青应该会推荐此人。
顾青则是回道:“圣上,臣对我朝名将名帅了解还不多,大明海军建制又是关乎到以后能不能成功把倭寇的那座银山给抢回来,故此,不敢胡乱举荐。”
在这件事情,顾青现在还不想插手。
再加上,他确实是对这个时期的一些名将了解不多,唯一一个记得住的便是自己的师父戚继光。
但是他不能一开始就直接向朱翊钧举荐此人。
举贤避亲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唯有让朱翊钧自己认识到戚继光对大明的重要性,认识到,戚继光的帅才,才能真正保住戚继光。
说实话,在这一点上,万历帝朱翊钧是真的不如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人。
好像,大明也就这两个皇帝会用人。
朱翊钧在历史上就是意气用事了,明知道蓟州没了戚继光,绝对会让女真趁势而起。
可他偏偏就因为厌恶张居正,把戚继光给调离了蓟州,直接进入养老生活了。
戚继光眼看着自己在蓟州的布局,原本固若金汤的三边镇守,一点一点的烂掉,最终忧郁而死。
万历帝朱翊钧是真的没有想到,顾青会是这么一个回答。
而听到这个回答。
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觉得松了一口气。
好像,顾青若是真的举荐戚继光,就会在他心中的分量降低几分。
而这一次,这一盘棋局。
顾青险胜!
下棋嘛,输赢很正常,若是一开始就赢了,朱翊钧必然会失去和他下棋的兴趣。
若是一直输,也是一样。
总要赢一局,才能让朱翊钧觉得舒服。
“顾卿以大局为重,朕心甚慰啊。”
朱翊钧称赞了一下。
顾青则是提起了水泥,开口道:“圣上,臣昨日无意间想起,曾看过一本书。”
“书上面讲述了石灰、河沙、黄泥和糯米浆混合而成糯米灰浆,此灰浆具有极强的黏结力,能够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坚固,不易毁坏。”
“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一法,那就是煅烧石灰石,把石灰石烧成粉末,犹如细腻的面粉一样。”
“这种石灰粉加水搅拌,形成灰浆,风干之后,粘性也很强,并且也很坚固。”
“甚至是比糯米灰浆还要坚固,成本还非常低,实用性更好。”
“甚至是和青石砖结合,能够建造高楼呢!”
“臣觉得若是能够弄出这种石灰粉,垒砌起来一个宽大的九层高楼,住上几百人,都不在话下。”
朱翊钧听了之后,只觉得迷迷糊糊。
因为仅仅是根据顾青的描述,还是很难想象出来,石灰粉这东西,有什么大用。
也很难想象出来,建造高楼,又有多高,又是什么样子?
住上几百人,那筒子楼也未必不行,京师之地也不是没有高楼,也不是不能容纳下几百人。
顾青也看出来了,朱翊钧对于他的描述,似乎并不是那么的感兴趣。
看来,这东西也得自己有机会,有时间了,找人来烧,找人来不断地研究。
烧出来之后,直接盖一座六层的混凝土高楼,才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水泥这一足以改变大明经济的强大科技产物的作用和影响力。
顾青也就不在过多言语烧水泥了,朱翊钧也选择绕过了这个话题。
相对来说,他还是更愿意顾青能够给他搞银子。
最想要见到的便是能够把倭寇的那座银山给搬回来!
第186章 太岳公仙逝而去
顾青和朱翊钧下了好几盘棋,这才放人。
距离午饭饭点还有一个时辰。
朱翊钧也不可能还要留着顾青在皇宫里面吃饭,再加上,今天早朝的那些议程。
如今形成的奏章,他还要批复呢!
这就是明朝的皇帝和大臣呢。
三点都不到,就要起床上早朝,到了八点开始点卯,大部分时候,午饭都是在衙门吃的。
虽然衙门的伙食,那都是在樊楼那边点餐,还算是不错。
毕竟,作为朝中大臣,那肯定是不会在吃喝上面亏待了自己,也就是张居正一手遮天的时候,削减了伙食预算,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清汤寡水。
大臣们都不太愿意午饭在衙门解决了,可是,事务繁多,又有一个考成法压着,他们也不能松懈啊。
最后只能是早上带一点儿干粮,到了中午,将就一下。
可以说,那段时间,京官的日子,真的是不如地方上的官员,算得上是真正的牛马。
这也是很多人对于张居正一手遮天的蛮横有一些怨言,甚至是主动反对他的原因。
顾青回到了衙门,也是有着一堆的事儿在等着他。
作为户部主事,作为此番筹集了善款,主持赈灾的大臣,也是被万历帝朱翊钧寄予厚望的大臣。
顾青已经开始挑起了担子。
“顾大人,这是陕西长安、延安、凤翔三府的最新旱灾情况,有一些不容乐观。”
其实以现在来看,今年旱灾情况最严重也就是陕西。
毕竟,这里处于西北黄土高坡,原本就是少雨的地区,似乎只要是出现旱灾,这里必定是旱灾比较严重的地方。
今年似乎更胜,如果继续下去,真的就要赤地千里了!
可什么时候下雨,并不是人能够决定的,而是老天爷。
人能做的,那就是想办法减轻旱灾的影响,想办法安抚百姓,想办法赈灾。
顾青前世的时候,是去过河套平原地区旅行过的。
也是在那一次,了解到了河套平原有一个灌溉区,始建于秦始皇时期。
后来因为秦朝灭亡,河套地区就被匈奴占领了。
再后来,似乎也有一些王朝,对河套地区进行了水利修整,一直到再后来,就是灌溉区计划了。
顾青记得介绍上面写着有着十万条大大小小的排水沟,从而在这荒漠、戈壁之地,形成了一个广袤的灌溉区。
百姓们得以在这里耕种和生活。
可惜,这时候,河套平原还在蒙古人的手中,想要把陕西等地的百姓们迁徙一部分到河套地区,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建造河套平原,建立灌溉区的计划,是不太可能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