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07页

万历公务员_第307页

  算是开始慢慢地填补《四大名捕》之中所写的那个江湖,甚至是一经出现了五岳剑派这个设定。

  不得不说,大明时期的文人们,那都是苦读几十年,肚子里面还是有一些墨水的。

  顾青开创了武侠的先河之后,不少人都开始跟进,而写书赚取一些稿费,补贴一下生活,还是非常划算的。

  毕竟,他写的《算学新解》、《货币论》和《浑天新解》的专业性实在是太强了,不太好模仿啊!

  而《四大名捕》一经问世,便是在这大明万历年间,直接掀起了一股武侠风。

  特别是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已经被读书人奉为圭皋!

  而这种和《水浒传》差不多,看起来似乎是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实际上,历史上从未有过这等事情,写起来,似乎也比较得心应手。

  毕竟,读书人也都是饱读史书,对于每一个时期的历史,了解的都比较深刻。

  便是《水浒传》,那也是半真半假!
  梁山泊上没有一百零八好汉,武松也不可能醉酒打虎。

  所以,完全可以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期,最喜欢的一些历史名人,来写出一本波澜壮阔的武侠小说。

  最关键的是,能卖钱啊!
  读书人写书,又不是真的经商,怎么能说是从商而与民争利呢?

  再说了。

  普通老百姓也不识字,根本就不会买书看,故此,怎么能说是与民争利呢?

  法1无1禁1止1即1自1由!
  大明律上也没有写出来,读书人不得写书卖书!

  所以,这段时间,各种类型的武侠小说,充斥着书局的书架上,也都是良莠不齐,只有两本,可以称得上是精品,能够让读书人买来看一看。

  顾青拿出了被锁起来的一个本子,上面则是用简易数字,写出来的密码本。

  没办法,这种记录才不会被人看明白,成为了一个把柄。

  便是有人真的来偷偷打开他的箱子,找到了这个密码本,也只会当做他无聊写出来的简易数字罢了。

  这个密码本自然是顾青所写的一本人生规划书。

  上面写着的都是他应该做什么,以及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上的一些内容。

  还有他还能记得的天启年、崇祯年的一些大事件。

  第231章 从《货币论》到《贸易论》
  

  顾青看了看自己当初的人生规划。

  其实,很多事情,也还是没法预料,也没法按照自己的规划,正常进行。

  就比如大三元的美名。

  他也已经是尽最大努力,也想了一些办法。

  就比如前期的扬名,这也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除此之外就是听天命。

  看来,老天爷也不是次次都站在他这位穿越者的一边。

  张居正依然还是想要让自己的儿子,获得一个状元之名,让自己一家六子,连出三甲,从而光耀门楣。

  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看,张居正这样做,或许没什么问题。

  大明王朝时期,也是东华门唱响为读书人最高荣耀之一。

  张居正想要让自己读书最好的三个儿子来获得三甲之名,让读书不怎么好的三个儿子进入锦衣卫,又或者是其他可以塞进去的官衙。

  在这大明王朝,男人可以没钱,却不能没权啊!

  由于张居正的存在,大三元的美名注定是拿不到了。

  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领1导的一句话。

  顾青也不可能完全能够预测所有的事情,当他闯进这大明的时候,或许,长河已经开始产生了分流。

  所以,这人生规划里面的一些规划,其实早已经可以进行修改了。

  不过嘛。

  顾青并没有打算动手,直接从规划里面,按照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在当初设想的要写出来的一本书的规划,选取了一本书。

  《贸易论》

  不错,《货币论》写出来了,接着就应该写一写《贸易论》了。

  大明的一些读书人,其实在《货币论》的基础上,也写了一些相关的学说论据论点。

  可是,他们写的并不全面,又或者是说,有一些肤浅了。

  很多东西,其实还停留在一个表面的层次,又或者是很容易把商业和朝堂、和民生、和道德、和大义等等挂钩。

  多少有一些不伦不类!
  说实话。

  这些人写出来的内容,那还不如一个商人呢!

  完全就是想当然,又或者是说纯属自嗨。

  一个成熟而老道的商人,讲述商业的知识,都可能比这些自嗨的写手讲述出来的知识点,要更具有真实性、理论性、指导性、权威性、可信性!
  顾青上一次的东南筹集善款之行,和东南商人接触的比较多。

  许栋、林凤等人,可是东南鼎鼎有名的商人,也是这大明海商的先驱,也算是海商之后。

  顾青也是凭借着自己的涵养,以及前世对于经商之道的一些知识点,和许栋、林凤等人相谈甚欢,也请教了不少相关知识点,为的就是这一本书。

  从《货币论》到《贸易论》,再从《贸易论》到《经济论》,一直这么徐徐渐进下去。

  不管如何,总要有着理论在前,才能找到方向嘛。

  就相当于是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也并非是张居正提出来的,而是桂萼在嘉靖九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

  有了理论基础,才能指引人前行。

  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很容易陷入淤泥之中。

  “夫贸易者,乃人间之常道,经济之要务也。自古至今,商贾往来,货物流通,实乃国家繁荣、民生富庶之基石。”

  “今著《贸易论》一书,详论贸易之道,剖析商贾之务,解商、政、民、国之间之联系。”

  “昔者,先贤论经济,多言农桑为本,工商为末。”

  “然时移世易,至今日而工商之业,已蔚然成风,与农桑并重。”

  “贸易之道,亦随之而兴,成为国家经济之重要支柱。”

  “此书之出,正合时宜,足以启迪后学,裨益世人。”

  “书中所述,自贸易之源流、法则,以至于商贾之经营、策略,无不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使读者一览而知其要,再览而得其详。诚为贸易家之必备,亦学者之宝典也。”

  “吾作此书,其于贸易之道,既有理论之探讨,又有实践之总结。使读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也。”

  “故为之序,以荐诸世人。愿诸君读此书者,皆能得其益,而贸易之道亦得以广传于世。”

  顾青也已经不需要别人再给自己的书作序了。

  他自己现在的名气已经很高,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作为名片,也不需要依靠别人给自己的书作序,来提升名气,又或者是作为挡箭牌一样的靠山,又或者是通行证。

  作为如今的户部右侍郎,作为为大明搬来一座银山的功臣,万历帝朱翊钧身边的红臣。

  他若出书,谁人敢拦?
  便是连万历帝朱翊钧这一关都过不去!
  因为万历帝朱翊钧就是顾青如今最忠实的一个读者,他就喜欢看顾青所写的书。

  不管是武侠也好,还是这种讲述‘大道理’的一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