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22页
万历公务员_第322页
只能说,时也命也。
而如今,因为顾青的到来,走向自然有所变化。
他直接用一座银山,让大明朝野上下所有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起来。
万历帝朱翊钧看着手中的羊皮卷,看着上面的西班牙文字。
嗯。
一个都不认识。
不过嘛。
这羊皮卷国书也不过是一个象征罢了。
大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少一个海上的敌人,能够安心地开始挖掘倭寇岛屿上的那座银山!
同时,扩大海上贸易,提高外销,拉动内需。
万历帝朱翊钧让张诚收好羊皮卷国书,又对使臣们说道:“诸卿一路辛苦了。”
该赏的,肯定是要赏赐。
毕竟,这些使臣之中,可是有人直接死在了海上。
就足以表明,这一次的出使西洋,并不是那么的顺利,也不是一路享受,风风光光就到达了西洋。
随后,万历帝朱翊钧就让张鲸宣读了圣旨。
奖赏都是昨天就拟定好了的。
使臣们其实等的也就是这一刻。
为何会自愿站出来,成为大明的使臣,然后前往西洋?
不就是想要上进嘛。
作为寒门学子,没有身份背景,没有人脉关系,也不会阿谀奉承,更不想成为贪官污吏,想要上进,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拼命。
而出使西洋,就是他们上进的最佳时机。
能安然回来的使臣们,全都升了官,并且也得到了比较丰厚的赏赐。
“臣等,跪谢圣恩!”
万历帝朱翊钧也稍感欣慰,语气都缓和了不少,说道:“诸卿免礼,此乃你们应得之赏赐。”
“朕明白,这一路,必定是万分艰难,比之蜀道过尤而不及也。”
“你们能够在海上航行一年,又能前往西洋之地,见到他们的国王,使得大明和他们结盟。”
“此乃大功一件。”
“诸卿也必定能青史留名也!”
使臣们听了之后,也不免感动地直接抹泪了。
有了万历帝朱翊钧这一番话,他们这一趟也算是值了!
万历帝朱翊钧又问道:“诸卿前往西洋,说一说,西洋之地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吧?”
“正好,大家也都听一听,多多了解西洋之地。”
使臣们也都是有着小本本做记录的。
礼部这边甚至是第一时间,就已经收走了他们的小本本,进行汇总,好整理出来一部详细而又通俗易通的游记书籍。
如今,礼部那边还在整理。
万历帝朱翊钧则是等不及,想要现在就听一听使臣们口中的西洋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使臣的代表就躬身道:“圣上,臣等跟随西洋人一起出发,先是到达了香山。”
“那里有着西洋人的商船,我们组成了差不多有着一百二十多艘的商船船队。”
“有着八十多艘的西洋商船,还有四十多艘大明东海海商商船一起,前往西洋。”
“先是顺着南海,到达了万国疆域图上面标记的马六甲地区。”
“这里有着很多的海盗。”
“……”
使臣讲述着自己的一路所见所感。
他们穿过了印度洋,从地中海到达了西班牙皇都。
相当于是从南走到北,穿越了一次西洋之地。
所见之景象,大部分其实都是落后、破败,甚至是比大明还要落后一些的领地、城堡、村落等。
而西班牙的国都建造的还算是辉煌,看起来,和大明的一些都城,有的一比。
可要和这京师紫禁城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再然后,就是西班牙人的生活习惯,贵族们和贫民百姓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他们也是见到过这京师的权贵的生活,本身自己也算是权贵,生活习俗也还算是富足。
而西班牙的贵族们则是完全纯享受,极致的奢侈了。
黄金打造的碗筷,白银做成的菜碟等。
时不时就会来一场宴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酒到酣处,还会直接开启歌舞升平。
当然,使臣不会把自己一行人左拥右抱的事儿,也当堂讲出来。
风月是风月。
出使西洋不易,稍微享受一下,怎么了?
万历帝朱翊钧和大臣们听着使臣们描述着他们所见到的西洋,心中对于西洋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顾青也在认真地听,毕竟,他也没有亲自去看过。
便是睁眼看世界,其实也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通过穿越者的优势,去看的世界。
看的也并非是这个世界的真正面貌。
西洋之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西班牙的国都又是什么样子,他并没有亲眼见到过。
所以,想要了解西洋,自然还是要这些使臣们讲述他们亲眼看到的西洋,切身感受到的西洋的风土人情等。
万历帝朱翊钧听到最后,看了看顾青。
随后笑了笑。
挥手让使臣们回去好生地休息,给他们一个月的休沐假期。
随后也让百官们回去继续值班,该干什么的,就去干什么,只留下了申时行、许国、余有丁、王锡爵、顾青、曾省吾、严清、徐学谟、张学颜、梁梦龙、杨巍,继续商讨国政事宜。
“朝阳,你来说说,如今大明朝该如何利用好海上贸易,从而使得民富国强?”
御书房中。
万历帝朱翊钧直接开口,让顾青发言。
毕竟,扩大外销的思想,也是顾青首先提出来的,一本《贸易论》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也非常多。
外行人看到的是一本书,能够成就一位富商。
内行人看到的却是一本书能够富裕一个国家!
还没有当甩手掌柜的万历帝朱翊钧,自然还是心存一点儿雄心壮志,想要来一个文治武功、中兴大明。
特别是当大明打败了倭寇,并且把倭寇岛屿上的银山搬回来,这算得上是张居正病逝之后,万历帝朱翊钧亲政之后的第一件大业。
可以说,又是开疆扩土了,又是富裕了大明,使得国库充盈起来。
也算是激起了万历帝朱翊钧的雄心,让他有了一些自信心。
顾青躬身道:“圣上,臣以为,当迁徙西北之地的百姓,让他们前往京师至琼州府的东南沿海一线。”
“我们可以在蓟州、密州、通州、徐州、青州、德州、扬州等东南沿海之地建立工厂。”
“晒海盐、织布匹、造纸张、甚至是生产木床、木椅、木桌、木凳,又或者是炒茶、果干、坚果等保存时间长一些的食品。”
“西洋人也是人,也有着衣食住行的需求,我们可以按照需求来生产商品。”
“然后让海商们组建船只出海,这样一来,我们的百姓们在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海商们出售给西洋人,赚取他们的黄金白银珠宝玉石等。”
“还能够让我们的皇家造船厂造出来的船只促销,海商们想要出海,想要把货物卖给西洋人,肯定是需要船只的,这时候,我们的造船厂造出来的船只,就可以卖给海商。”
“同时,还需要在东南沿海之地设立商税司,对出海的商人,以及进入我大明内地的西洋商人,收取一定的商税。”
“商税不必太重,以免给商人增加了负担,便是收的少一些,以海上贸易的发展,海商越来越多,对大明也有着更多的好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