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24页

万历公务员_第324页

  许国和余有丁两人,只能是安静地当一个元辅大臣,坐在那里看戏。

  许国是没法反驳,余有丁则是保持着中立,总是在关键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是一针见血,颇有成效。

  所以,这内阁四位元辅大臣,也算是各有特色,各自为营。

  万历帝朱翊钧听了申时行和王锡爵两人的一唱一和之后,明显更加心动了。

  最后就直接下了结论,表示内阁弄出章程来,如此良策,必定要好生地施为。

  “朝阳不愧是朕的良臣!”

  “今日,又位朕解决一大难题也!”

  万历帝朱翊钧高兴地称赞着顾青,甚至是还给了一些嘉奖。

  虽然不多,却也是圣意。

  顾青连忙谢恩。

  他现在仅仅是靠卖书,就已经有了不少正当所得,足以在京师之地买下一座宅院。

  顾青也正有这个打算,再买一座宅院,然后把冯保私下里给他的宅院,直接处理掉,不留下什么把柄和痕迹,再加一点儿钱,给顾学州也买上一套。

  这样一来,兄弟二人也算是在京师之地,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宅。

  顾老头他们肯定是不太愿意来京师居住的,就算是顾青如今已经是户部右侍郎,是江浦县出来的最大的官员,足以让他挺直了脊梁骨。

  顾老头也依然愿意在江浦县的顾家村颐养天年,每日里依然还会扛着锄头下地干活。

  只不过,干的活少了很多。

  不仅仅是他,就连顾老二、顾老三两人都干的少一些了。

  农忙的时候,都是请短工。

  顾家村、隔壁村,甚至是整个江浦县,都有不少短工,在农忙的时候,专门帮助佃主、乡绅们耕作。

  等到忙完了这些人的,挣了一笔短工的工钱,他们再回去和家人一起忙着自家地里面的活儿。

  因为他们的田地本就不多,家里也有老人、婆娘照看着。

  一家人若是依靠这一点儿田地肯定是不够的!

  他们必须组队出去打短工,帮着乡绅们春耕和秋收,从而获取短工的工钱,增加收入。

  不然,真要是遇上了收成不好的时候,他们连赋税都交不起!
  到了年关,连一口肉都吃不上!

  这也是大明大部分农户的真实情况,短工这种一个村子的男劳动力组队打短工的情况,也一直存在。

  万历帝朱翊钧在赏赐了顾青之后,又开口道:“诸卿,水泥之妙用,想来你们也都已经了解吧。”

  “朝阳之意,乃是在两京十三省之地,建立起来十五座大型的水泥工厂。”
  

  “我们不仅要生产出来自己用,还可以卖给西洋人。”

  “这水泥到时候就和盐铁一样,成为一个大型的商业,不仅可以用来修建桥梁,还能做成水泥砖,用来建造城墙、屋墙,甚至是用来铺路。”

  “还能够增加收入,充盈国库。”

  水泥的用途,只有等到大明的房地产发展起来,等到水泥建筑开始被人们所接受,才会成为都城发展的主要用料。

  而现在,真要是建立了大型的水泥厂,开始煅烧石灰石,生产出来水泥。

  在大众还没有完全接受水泥钢筋建筑,水泥砖建造房屋的情况下,销量肯定一般。

  就算是水泥砖,一块水泥砖的价格也不低。

  定价高了。

  百姓们没钱,很难有人买账。

  定价低了。

  水泥厂就是赔本赚吆喝。

  朝臣们肯定会反对的。

  所以,顾青在一开始就提出来,要在皇宫之中,为万历帝朱翊钧建造一座九层高楼。

  这可不是为了哄万历帝朱翊钧开心。

  只能说,顺带而已。

  相当于是一石二鸟之计。

  既能够哄得万历帝朱翊钧的开心,让他住上一座富丽堂皇的九层高楼,享受一下。

  也能够让朝堂百官们看到,真正的水泥砖建造出来的房屋,有多么的好看,多么的富丽堂皇,多么的超现代化。

  许国听完万历帝朱翊钧的话之后,总算是有了插话的机会,连忙施礼道:“圣上,臣有一问。”

  “一下子建造十五座水泥工厂,是不是太多了?”

  “便是这水泥生产出来,又有谁会来买下来呢?”

  万历帝朱翊钧看向了顾青。

  顾青回道:“许大人,水泥之妙用有很多,我们如今有着从倭寇岛屿搬回来的白银,国库充盈,便应该主动想办法,做一些事情,从而让百姓们富裕起来。”

  “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

  “所以,一开始生产出来的水泥,我们自己都不够用呢,怎么会卖出去?”

  “水泥厂乃是国有商业,如此,工部在各地修建十五座大型桥梁,需要用到水泥。”

  “户部这边就要拨款,拿出钱来,从水泥厂买下水泥,然后交给工部。”

  “水泥厂卖给户部的水泥,需要缴纳商税,以及给水泥厂的工匠们发放工钱,剩余所得利益,便是国有商业水泥厂的收益,这一部分收益,再上交给国库。”

  “看似是左手倒右手,实际上,朝廷建造了十五座桥梁,方便百姓们出行,赢得民心。”

  “水泥的工匠们获得了工钱,养活了一家老小。”

  “生产出来的水泥,也有了用处。”

  “这叫做让利于民。”

  申时行连忙接话道:“不愧是顾朝阳,此法甚妙!”

  “老夫记得在《货币论》之中,就有一个货币流通手段吧?”

  “讲的便是这货币堆放在国库之中,那就是破铜烂银,可若是流通起来,那才是真正的货币。”

  “而如今,我们从倭寇岛屿那边搬回来了百万两白银。”

  “这些白银若是堆放在国库,那和堆放在倭寇岛屿上,又有何区别呢?”

  “建造水泥厂,生产水泥,从而先建造桥梁,方便百姓们出行,然后生产水泥砖,让百姓们能够用水泥砖来建造房屋。”

  “这国库里面的白银也就开始流通起来,才能产生更大的财富!”

  你许国觉得十五座水泥厂太多?
  那我还觉得太少了呢!
  修建北地长城,不需要水泥砖?

  修建码头不需要水泥砖?

  修建桥梁,方便百姓们出行,不需要水泥砖?

  只要是顾青提出来的策略,那就要大力支持,肯定是没错的。

  毕竟,若是没有顾青,谁还有那般目光,从倭寇岛屿上搬回来一座银山呢!

  此事,听起来就觉得十分可靠,肯定要全力支持的。

  
 
推荐一本新书。

   
 《大秦:家父李斯》

   
 新人新书,主角李由,带队争霸,灭六国,大秦一统,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尺,建立合理税收。

   
 
  





  第241章 大明的面子工程

  顾青的策略其实就是他前世所见到过,已经得到了验证的策略。

  历史上,西方在这时候的发展速度是已经有了超过中原的苗头,甚至是在某一些领域,已经超过了中原。

  但是,总体上,中原的发展速度还是赶在了西方的前面。

  毕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就如同那些百年、千年的世家一样,不管是世道怎么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