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31页
万历公务员_第331页
再说了,冯保到了南京这边,也不安分。
当初还让人给张宏送去了请帖,一起出来在秦淮河的花船上,吃了一顿花酒呢!
虽然太监吃花酒,相当于是无稽之谈。
但是花酒也有区别,他们不过是找一个地方,享受一下。
冯保也得知了海瑞即将到达南京,上任南京右都御史的消息,并且也立即让自己的人,撤出南京。
海瑞这人,实在是又臭又硬。
冯保还知道,海瑞这种官吏,是看不起他们这些太监的,而他现在没了万历帝朱翊钧的宠信,也就没了大势。
他还想着要回到京师,回到万历帝朱翊钧的身边,自然不可能和万历帝朱翊钧钦点的右都御史对着干。
“咱家这里有两条路,一条仅仅是可以活命,还有一条若是输了,便是万劫不复。”
冯保一开口,张宏就明白他给的两条路是什么了。
“干爹,当真就没有其他的路了吗?”
冯保看着跪在地上的张宏,悠闲地喝着茶,轻声道:“你可知道,海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宏回道:“孩儿听说过,为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最看不惯贪官污吏,又很得人心。”
冯保点了点头。
“便是张居正也不敢触其锋芒,只是想办法,让他自己离开了京师,到了南京这边。”
“好在,海瑞似乎也识大体,再加上,张居正提出的新政也是为了能够挽大厦将倾。”
“海瑞并没有坚决地站出来反对,他也是推行一条鞭法的人。”
“张居正那时候就担心海瑞成为了他的对手,因为这是一个会让他十分头疼的对手。”
“海瑞之名,天下皆知!”
“你若是想要活命,就主动一些吧。”
“该放弃的、该舍弃的、该永远成为秘密的就让它永远成为秘密,最后,重病在床,辞官归乡。”
冯保说的话,和当初顾青对他说的话,几乎是一模一样了。
在这大明朝。
便是辞官归乡,不在官场之上,成了一个田舍翁之后,很多罪责,都会免除。
相当于是,给你留一条活路,也是给大家,给自己留一条活路。
当初,顾青就是让冯保早一些辞官归乡,天天念着万历帝朱翊钧的好,不要觉得自己在对方很小的时候,就侍奉他,就有一点儿恩情。
最是无情帝王家,万历帝朱翊钧又是一个薄情寡恩之人,这样的人,最怕的便是什么谁对自己有恩,他还不了这个恩,就会逐渐让这个恩变成了仇。
张居正便是最好的例子。
他对大明有恩,对朱翊钧有恩。
可是,朱翊钧却并不觉得这是师生之恩,而是摄·政之仇!
张宏犹豫了。
他低着头,双眼露出了一丝凶光。
解决不了问题。
那就直接解决制造出问题的人。
冯保似乎看出来了。
微微轻笑了一声,对此并不在意,张宏若是真的做出了那种事情,他只会彻底和张宏撇清关系,以免引火上身。
杀海瑞?
必定是遗臭万年了。
到时候,不管是那些个清流,又或者是内阁,以及那位钦点海瑞的万岁爷,都会震怒。
惹怒了他们,必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咱家现在只想守着皇陵,死后葬在这钟山脚下,也算是对得起万岁爷了。”
“你若是想要铤而走险,咱家也不会拦着。”
“回去吧。”
“咱家要去礼佛了。”
张宏看着离开的冯保,微微蹙眉。
他来求冯保,可是冯保却并没有出手的意思,只是给了他两条他并不想要走的路。
这明显就是在拒绝他。
“哼!”
“老东西,看来,你是真的被万岁爷给赶出了京师!”
张宏心中骂了几句。
起身就离开了。
趁着海瑞还没到达京师,必须要想办法,让他永远都到不了这里!
……
顾诚处理了造船厂的几个贪1官1污1吏,一根大棒挥下来。
整个造船厂的官吏们都老老实实了。
不仅如此,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毕竟,工匠们对于这几人也没什么好感,见到顾青为他们伸张正义,处罚了那几个平日里欺压他们的官吏,还是非常高兴的。
在顾青的精彩演讲和鼓舞之下,也算是认可了自己造船人的身份。
“造船厂关乎于大明未来能不能纵横海上,能不能从海上获得更多更大的财富。”
“所以,我希望诸位能够重视,并且能够一心为国、一心为公。”
“圣上有言,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顾某人相信未来不久,或许还会在京师朝堂,见到诸公的身影呢!”
“来,饮甚!”
顾青端着酒杯,显得有一些慷慨激昂,也感染了其他的官员。
万历十一年的年末。
也相当于是赶在了最后几天。
淮北皇家造船厂的第一期工厂,终于完工,开年就能投入生产,制造超大型的舰船、货船了。
顾青也能带着第一期完工的成果回去给万历帝朱翊钧交差。
同时,也在让人开始鼓吹淮北皇家造船厂,是如何如何先进的技术,甚至是已经超过了西洋人的造船技术。
再来几个专有的名词,什么人力螺旋桨技术,什么动力风帆技术,什么降低了风阻、加强了浮力等等。
总之,顾青相当于是一位营销大师一样,鼓吹这淮北造船厂拥有什么先进技术,又是多么的高大尚。
先把这一股风给吹起来,从而吸引天下人的注意力。
以后,真要是卖商船,东南海商们也会因为淮北造船厂的名号,前来购买造船厂造出来的商船。
赚钱嘛。
一点儿都不寒碜。
一味儿地加征商税,只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仅仅是依靠男耕女织,根本就无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百姓们的物质生活也就不可能有所改善,甚至是提高。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场旱灾、洪灾,就能拖垮一个王朝。
不久之后。
中原就会进入小冰河时期。
旱灾连年。
大明就需要拥有资金,可以从西洋商人那边购买粮食。
这也是顾青为何要一力推动大明东征,联合西洋人一起打败倭寇,占领了银山。
把银山的白银搬运到大明。
以及西民东迁,在沿海地带,从南到北地建立一些工厂,促进大明和西洋的贸易往来。
为的就是以后出现小冰河时期,旱灾连年,中原之地颗粒无收的时候,大明可以从西洋那边买粮。
历史上,大明的两大敌,第一个就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在统一东北之后逐渐壮大。
成为了大明最强大的外敌,以至于最终趁着中原大乱,已加入侵中原之地。
第二个就是这小冰河时期的旱灾,使得中原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开始逃荒。
为了生存,不得不到处抢,跟着那些有实力的队伍,四处抢。
以至于最终抢到了京师。
那时候,大明的粮仓、权贵们的粮库里面也有不少存粮,若是都拿出来,用来赈灾,维持着百姓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一天哪怕是一碗米粥,也能熬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