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_第938页

  贾芸清楚,坐在这里准备答题的考生们也清楚这一点儿。

  众人或是苦思冥想,或是低头小声沉吟,或是奋笔疾书,各自都有着各自的表现。

  多数人都对此事没有任何的准备,少数人虽然猜测到了贾芸的心思,却仍旧需要斟酌用词才行。

  万一写出来的文章,触怒了贾芸,那是欺君之罪。

  虽然现在贾芸更改了法令,不搞株连九族那一套了,可触怒皇帝,即便是现在不死,将来的前途也注定没了,而且,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这些人都写的很慢,只有少数几个大才,几乎没有任何的停顿之处,落笔生辉,很快就将自己的答卷给写完了。

  只是贾芸还没有让众人交卷子,这些人也就只能够坐在原地,等待着贾芸下达新的命令。

  贾兰对此事毫无准备,不过,心头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便是洋洋洒洒的写了一些字,凑成了文章,将其交给了身旁的太监,呈送了上去。

  贾芸看着这些考试学子的文章,低头阅读了起来,多数人的文章都只是简单扫了一眼,便是没有了继续阅读的心思。

  这些人的文章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老生常谈的论调,固然不会出错,却不会出彩,无法博得贾芸的好感,从众多的答题者当中脱颖而出。

  而创新就意味着赌命。

  创新的好,贾芸喜欢了,将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可若是创新的“新”,让贾芸不喜欢的话,那么这个人也就完蛋了。
  

  他们通过了重重科举,一路杀到了这金銮殿的殿试上,自然不愿意涉险去求新求变的。

  只要他们这次不犯错误,稳定下来,当官指日可待。

  即便是这些人将来不能够官居一品,可能够当一个五品官员,这辈子也就知足常乐了。

  若非对自己有着十足把握的狂生,不然的话,就难以从这些人当中寻找出来,符合贾芸心目当中人才评价的厉害人物。

  贾芸低头阅读着众人的文章,多数文章都只是略微扫了一眼,便是失去了兴趣,开始阅读下一份儿文章。

  等待贾芸阅读到一份儿文章之后,却是不由得愣住了,略微皱起眉头,凝重的思考起来,道:“此人倒是有几分不凡之处,不过,却着实书生气了一些,若是稍加打磨,将来未必不可以成为国之栋梁。”

  说罢了。

  贾芸就看向下面的众人,说道:“谁是郭岂?”

  听见贾芸的声音,下面的众人都是面面相觑,不太清楚这个郭岂是什么人,竟然能够得到贾芸的点名。

  多数人其实心底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测,那就是此人恐怕是写出了创新的文章,不然的话,他的名字,根本就不可能入贾芸的法眼。

  “创新文章?当真是作死啊!莫非他认为自己的才学惊人,能够比陛下聪明不成?”

  有人满怀妒忌的想着。

  他们都是平庸的文章,只求一个安稳,根本就没有创新和求变,所列举出来的内容多数都是以前历史当中出现了旧事儿,没有自己的主见可言,自然也就不会出错,更不会有着自己的灵魂。

  全部的话,都是古人说的,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一来,固然可以稳妥的通过这次的殿试,但若是想要独占鳌头,获得状元的名头,几乎不太可能。

  他们无法获得状元,自然也不希望其他人成为状元。

  文人相轻。

  谁愿意承认自己的才学不如同殿参与考试的其他学子呢?

  但凡天才都有傲气和傲骨,不觉着自己弱于人。

  这些人心底里面自然也是这个心思的。

  只见到人群当中有一个容貌俊俏,身材挺拔,看上去颇为有一种儒家君子风范的读书人走了出来,望着贾芸,不卑不亢道:“回陛下,草民便是郭岂。”

  第1064章 大肆招揽
  “你与朕详细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大汉朝廷的?”

  贾芸俯瞰着下面的郭岂,淡然一笑的询问道。

  下面的众人都一脸好奇的盯着这郭岂,想要知道这家伙究竟是写了什么东西,竟然能够吸引来贾芸的关注。

  郭岂道:“大汉朝廷,如日方升,将来必定远超历代王朝,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纪元。”

  吹捧嘛,谁不会呢。

  这郭岂又不是傻子,若是此刻说大汉天下的坏话,那不是脑子抽了,作死嘛?
  在听见郭岂的话语之后,贾芸哈哈大笑,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很不错。”

  对于贾芸来说,人才固然可贵,但是,这个人若不能够为自己所用,那么这个人就绝对不能够留着。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

  郭岂见到贾芸笑了,也在心底里面轻松了一口气。

  对于他来说,此刻的考核,关系自己将来的荣华富贵,前途命运,不可马虎大意的乱来。

  贾芸又继续与郭岂闲话了一二,便是点了点头,道:“你很不错,朕记住你了。”

  说罢了。

  接下来的众人当中陆续出现了几个人被贾芸点名询问,询问之后,也都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评价完毕之后,贾芸心底里面就已经有了计较,名次排名也大约有了定数。

  众人陆续离开了金銮殿。

  出去之后,之前被贾芸点名的人,纷纷得到了周围同伴们的拉拢。

  在这些人眼中看来,能被贾芸看好,那么他就必定是前途无量的。

  朝中无人,莫作官。

  想要当官,尤其是大官,那么他们就必须要有靠山。

  靠山越大,就越能够往上走。

  靠山越低,前途也就愈发渺茫。

  贾兰则是鹤立鸡群,并不与众人一道行动,而是独自朝着荣国府的方向而去。

  对于贾兰来说,他本身就是皇亲国戚,身后有着最大的靠山。

  只要他不犯错,那么他就可以轻松的飞黄腾达,根本就不需要去攀附任何人。

  其他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他们也多有对贾兰的拉拢和讨好。

  毕竟,这些人多数都是有家族背景的,并不是什么普通人,就连寒门出身的人,那也是凤毛麟角的人物。

  古代人想要读书,就必须要有钱才行。

  没有钱,还想要读书,几乎不太可能。

  读书人就意味着不去耕种和劳动,对于苛捐杂税很重的普通百姓来说,养活自己一家子人,那都是极难的事情了,更别提,供养一个只在家中读书,不去耕种,吃白食的人了。

  而且,古代的书籍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接触到的东西。

  书籍属于贵重物品。

  一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书籍。

  寒门子弟,固然可以靠着自己家族祖上传承下来的几亩薄田,艰难度日罢了。

  想要读书,多数时候都要前去其他地方,求当地的豪绅富裕之家,求书以观,亦或者说是借书抄录之后,方才能够读书认字。

  可若是没有名师指点的话,他们也顶天在科举的道路上面,考上一个秀才。

  若是想要当举人,那就不同了,需要考一些时令性质的东西,那些东西都是秘而不宣的东西,一般人根本就接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