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29页
万历公务员_第129页
要说起来,自永乐移京之后,经过这么多年对于京师的开发和发展,使得如今的顺天府也算是有了京师之地繁华之盛茂。
只不过,顺天府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中原之东北,相当于是苦寒之地。
所以,很多花到了这边儿,多少有一些水土不服。
最后有一种花,倒是在顺天府这边开的非常好,也就因此成为了顺天府最有名的花。
海棠花在明朝时期的顺天府非常受欢迎,成为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
海棠花小枝粗壮,呈圆柱形,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花序近伞形,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成熟时为黄色。
海棠花不仅观赏价值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风湿、痢疾等病症。
海棠花在中原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
到了汉唐时期,海棠的栽培技术有了明显提高,种植面积也大为增加。
明朝永乐移京之后,发现在这顺天府的土地上,海棠花的长势最好,所以就广植海棠花,海棠成为著名的观赏花卉。
明代《大都杂录》记载,大都兴圣宫外植有百株海棠,三月花开时,后宫佳丽在此赏花,满园飘香。
此外,许多寺庙也种植海棠,成为人们春天赏花的好去处,其中广安门外的韦公寺比较出名。
而此时也正是海棠花盛开的时节。
潮白河岸边,一片青布围起的帐次中,丝竹之声徐徐而出。
这里乃是一处幽静的庄园。
在青账的外面,还站着一些身材魁梧的家丁,彰显着坐在青账之中的主人,必定是非富即贵。
此人正是内阁大臣张四维。
张四维自万历三年便进入内阁办事,这些年来,政绩不多,但是他原本的家庭可是富贵无比。
传闻,此人为了能够进入内阁,可是没少给张居正送礼。
而张四维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面,自然是养成了附庸风雅的习性,家里养的乐班,在顺天府城中,也是极有名气。
伴着煦日秋风,看着舞姿娉婷,斜倚在软塌上的内阁辅臣悠然自得,已经是超脱于滚滚红尘之外,带着几分逸气。
“大人。”帐帘一动,给事中杨四知走了进来。
“什么事?”张四维一边问着,一边一挥手,示意乐班退到外面去。
“乙榜已经出来了。”
张思维没吭声,等待着杨四知继续。
“解元果然不出所料,乃是国子监监生顾青。”
当初,顾青的乡试考卷可是直接惊动了内阁,张居正、申时行两人更是直接拍板子,定下了满分。
张四维就知道,张居正这是看上了顾青。
而那顾青也确实是有几把刷子。
张四维倒也很佩服顾青,十八岁的年龄,却能编撰出来《算学新解》、《货币论》这样的书籍。
如今又写出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这样的良策。
特别是《货币论》,因为张四维的本家乃是商人,所以,在他看来士农工商本就是同等重要。
而《货币论》里面的一些知识点,也让他受益匪浅。
张四维呵呵笑道:“听闻,那顾青已经高中小三元吧?”
杨四知回道:“江浦县县案首、应天府府案首、院案首,已得小三元之名。”
张四维一摊手:“小三元、大三元,古往今来有几人?张居正做事向来如此,不做便是,一做就必定锋芒毕露。”
在他看来,张居正是想要让顾青获得小三元、大三元之名,从而成为他新政的接班人。
这一点,实在是太明显不过了。
杨四知则是从衣袖里面掏出几撘纸张,上面都是今年乡试之时,解元、亚元、经魁的考卷。
“这个洪世弼,也就第三等的水平,言之无物,写得好看而已。”
“看来,顾青这位解元确实是实至名归。”
“便是让人去弹劾,怕是也会适得其反,甚至是因此给顾青扬名,落了下乘。”
但凡有点眼光的官员,都不会说顾青的文章一派胡言乱语。
顾青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见识和才干,足以让他这等老于事功的内阁辅臣都感到惊艳。
三策之中的任何一策,那都是良策。
如今,新政之风盛行。
大家也都经常讨论新政,而得‘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之法,必然是如获珍宝一样。
张四维也不得不羡慕了,“张居正这是找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接班人啊。”
“顾青年不过十八,他便是进入内阁,也需要十余年的资历才可吧?”
内阁可不是那么好进去的。
顾青就算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那也需要功绩,需要从一个翰林学士等七品官开始,便是再高一点,那也要熬。
哪有二十几岁的内阁辅臣?
“糊涂!”张四维哼了一声,“顾青年不过十八,当今陛下呢?”
杨四知顿时瞪大了双眼,想明白了这问题的关键。
“原来如此,大人当真是远见卓识,下官佩服。”
张四维叹了一口气。
顾青现在十八岁,陛下如今十六岁。
都是大好的年岁啊!
张居正在内阁说一不二,在大明更是一手遮天。
他们这些人想要有一些作为,那是难上加难。
张四维如今已经不怎么听张居正的话了,就像是今日一样,明明是乙榜放榜的日子。
他应该坐镇在文渊阁那边,好帮忙张居正主持一下乡试的大局。
但是,张四维却直接来了潮白河这边欣赏着秋日的潮白河,甚至是还把自家的乐班给带来,一边听着丝竹之音,看着歌姬之舞,悠闲地钓着鱼。
张居正对于张四维这种明捧暗讽的态度,也有一些不满。
但是,张四维当初却又经常送礼,‘夺情’之时,又是极力挽留他,为他说情。
张居正对于这一老臣,也没办法。
只能是听之任之。
“但顾青不过弱冠之龄,往后年岁还长,谁也无法预料……”杨四知还想争辩,但在张四维严厉的眼神中,声音越来越低,渐渐不敢再说。
张四维冷哼一声。
若顾青也如那申时行、王国光也就罢了。
毕竟,申时行有着谦谦君子之风,小事不糊涂,大事却无张居正的武断之心。
这样的人,很容易就能够让他滚下去。
而顾青不一样。
张四维也是暗中打听过的。
此人十二岁才读书,距今也不过五年。
却能编撰出《算学新解》、《货币论》,提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之策。
传闻,顾青当初去应天府参加府试之时,考试之前,还带着同窗好友走遍应天府府城,和三教九流交谈一二。
后来,才得以在府试之中脱颖而出,得到了汪宗伊的赏识,引荐去崇正书院读书。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更有如此胆识,也有如此心性。
长大了,那还了得!
但若是当真以为年纪轻轻,能力就会不足,那就是太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