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34页

万历公务员_第134页

  长此以往,百姓们也就对银行失去了信任。

  一旦信任危机出现。

  银行必定面临着倒闭。

  顾青在写《货币论》之前,也想到过这个问题。

  但是他觉得,建造银行的可能性,甚至是比不过大力发展火器,提升大明军队的实力,要来的实在一些。

  张敬修喝了两口酒,对于顾青讲述如何治理一县之地,那是头头是道,也是佩服不已,随后开口道:“家父这一年多来,也时常夸赞顾兄之才,如今得以听顾兄以一县之地来讲述货币之论,从而让我等知晓何为治、何为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啊!”

  他们这些人也总算是明白为何家父会称赞顾青了。

  也总算是对顾青写出了《货币论》这种言论而佩服。

  确实是有着几把刷子。

  同龄人之中,也确实是无人能及。

  而顾青也发现,在这些人之中,申用懋、张懋修两人的理解能力比较强。

  申用懋能够成为崇祯时期被人推崇的良臣,自身的能力也确实是不差。

  而张懋修能够成为万历八年的状元郎,也确实是有几分才学在身。

  又过了一天,便是鹿鸣宴之日。

  此宴三年一次。

  在科举考试之中,除了鹿鸣宴,还有一个最高规格的恩荣宴。

  恩荣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琼林宴’。

  宋朝时期,琼林宴因为在琼林苑举行,所以也就有了琼林宴之称。

  等到了明朝时期,殿试之后举行的宴会,就改名为恩荣宴。

  鹿鸣宴在乡试之后。

  恩荣宴在殿试之后。

  所以,鹿鸣宴也就只不过是乡试的主考官们和乙榜的新晋举人一起参与的庆祝宴会。

  恩荣宴则是会有皇帝亲临参加的一场庆祝宴会。

  宋朝的苏轼就曾写过一首《鹿鸣宴》。

  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

  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

  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

  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一夜间。

  而顺天乡试的鹿鸣宴则是在府衙之中举行,这里有着一个比较大的场地,可以容纳几百人。

  直接摆上桌子,再从几个樊楼那边早早预定酒菜,等到这一天,由差役等人忙前忙后布置好宴会场地。

  到时候主考着朝服,会同各官先行谢恩礼,然后依次入宴。

  新科举人鼓乐导入,谒见主考等官后入座。

  每年都如此。

  并无太大的变化。

  顾青双目所及,前来顺天府府衙参加鹿鸣宴的学子,几乎每一个新科举人都是兴奋难耐的表情。

  前世也是一路考过来,后来又一路上进。

  今生经历过县试、府试、院试,再到这乡试,其实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院试那一关。

  多少还有一些紧张和担心。

  毕竟,若是不得一个秀才,便要又等一年,可张居正那身子骨,根本就不给他这一年的时间啊。

  之所以紧张,更多的还是不想让自己的谋划出现了太大的偏差。

  再加上,尽管投生于此已有七载,想要融入这个时代的民风人情,依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一个接受了五千年文化的熏陶,一个看过了万历十五年的书籍,知晓这个时代的发展。

  一个见到了电、见到了网络,用过手机,看到过高楼大厦,坐过飞机,享受过现代化、高科技的人。

  来到了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完全就把自己当做是这个时代的人。

  说白了。

  顾青就是一个外来户。

  而他这位乡试的解元,自然是走在了最前面。

  当乐师开始奏乐之后。

  他就在差役的带领下,迈步走进了府衙东院。

  身后跟着此番顺天府乡试的一众新晋举人。

  鼓乐齐鸣,举人入场。

  东院这边摆下了五六百席,皆是单人的席位。

  顾青领着三百九十九位新晋举人,按照事先通知过的礼节,行礼、入席、奉酒、谢恩,一步步,都是按着规矩来。

  直到奉酒三巡之后,方才算是结束了这一整套仪式,各自放松了下来,也允许了在席间走动。

  小桌上的菜肴,出自于京师的樊楼,因为有着五六百席左右,所以谈不上有多好吃,不过却也比崇正书院的大食堂要好多了。

  毕竟,坐在那首位的也是一位大员,还有其他学政等官员,不可能吃的太差。

  很快,就有人端着酒,前来找顾青了。

  毕竟,他可是今年乡试的解元,又是编撰出来《算学新解》、《货币论》,成为了大明的名士。

  而他们如今也要学《算学新解》的。

  顾青就相当于是天下学子们的半个老师。

  便是前段时间,对于顾青的考卷有所质疑,那也有人在针对摊丁入亩,甚至是针对张居正。

  有人不明所以,一起跟风。

  也有人隔岸观火,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也有人出身寒门,自然也对摊丁入亩之策十分推崇,支持顾青。

  更有人只因为《算学新解》而唯首是瞻。

  来到顾青身边,先与顾青互敬了一杯酒。

  然后道:“在下陆汴,久闻顾兄大名,今日汴借此机会,以感谢顾兄的《算学新解》惠利天下学子。”

  顾青笑着道:“陆兄抬举,顾青也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之事罢了。”

  陆汴也笑了笑。

  他知道顾青因为此番乡试的考卷上的三策而饱受非议,也知道,顾青得到了当朝首辅大人张居正的赏识。

  但是,在他的心中,顾青的《算学新解》确实是让他提升了算学,如今能够计算千以内的加减乘除,也学会了多元方程。

  在这一点上,他是非常敬佩顾青的。

  而陆汴走了之后,又有几人前来。

  顾青也是来者不拒。

  前世也练会了喝酒这一招。

  今生似乎比前世还要能喝。

  只不过,他很少表现出来。
  

  而在今晚的鹿鸣宴上,也是时候拿出来用一用了。

  好在,这酒水似乎也是为了照顾这些新晋举人,知道他们平日里估计也是很少喝酒。

  有一些学生确实是不会喝,三杯酒下肚,就已经开始晕乎乎的了。

  顾青的表现,倒是让主考官们,甚至是一些新晋举人都感觉有一点儿意外。

  看起来也没多大,也就身材魁梧,长得好看。

  未曾想到,不仅学识渊博,便是这酒量,似乎也不一般啊。

  正所谓,礼尚往来,这些人都已经开始主动离席陪酒,多交结一些人,顾青自然也不能自命清高,便正准备站起来,主动过去打招呼。

  这时却走过来一名身着红袍的贵官,远远的叫了两个字。

  “顾青。”

  顾青脚步一顿,眉头也不由自主的一皱。

  这可是鹿鸣宴。

  而在这宴会上,若是同为新晋举人,大部分都是以名加个兄,也算是礼貌用语。

  便是不知道对方姓什么,也可以称呼一声兄台。

  而顾青作为新晋举人,又是乡试的解元,还是编撰出来《算学新解》、《货币论》,又因为考卷一事受到非议。

  就算是一直宅在国子监里面读书,那也已经有很多人认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