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35页
万历公务员_第135页
更不用说。
他刚刚还是以解元之身份,带着一众学生们进入东院。
故此,也算是在所有人面前露了面的。
这可不是千年之后,呼名道姓正常无比,亲近的更直接唤名,而略去姓。
在这个时代。
直呼对方的名字,唯有长辈在训斥晚辈的时候,气急败坏了才会叫名字。
便是寻常训斥,那也都是称呼对方表字。
顾青如今还有三个月,过完了生日,才年满十八岁。
再有两年,才能取字。
男子二十冠而字。
也就是说,到了二十岁及冠的时候,才会取字。
当然,到了明朝这时候,也有一些富贵人家,便是在十五岁、十八岁的时候,也会取字。
顾青如今虽然还未取字。
但是他已经有了好几个名号。
以前,有着顾小相公、顾案首、顾贤侄、顾兄、青弟,如今又多了一个顾解元。
至于‘顾青’这个名字,一般都是他的自称。
而来人直接叫着顾青的名字,虽然他又是一位身穿官袍的官员,身份上,确实是比顾青要高一些,但从称呼中就可以知道,他并没有带着善意。
顾青转身,看向了声音的来源。
见到是一位留着山羊胡须、面容略显清瘦,身形却比较挺拔,双眼之中,似乎带着一股莫名之意。
再看其官袍,犀牛图、青袍。
在明朝,青为七品。
而一个七品官,却能参加今晚的鹿鸣宴,唯有六科给事中。
所以说,此人应该是六科众多给事中的一人。
顾青只能是避开席面,上前半步相迎。
此人于这鹿鸣宴中当场叫出他的名字,看似无礼,他却不能无礼。
“顾青拜见大人。”
弯腰起来,只见此人只不过是拱了一下手作为回礼。
顾青神情不动,但眼神又冷了三分,问道:“不知大人又何指教?”
“也无他事。”来人这时倒换了一副和颜悦色上来:“我乃礼部给事中杨四知,只是素闻你有雅名,编撰出来《算学新解》、《货币论》,可谓是学识渊博,今日今时,值此鹿鸣之宴,你可有佳作,也好让尔等一闻?”
杨四知来见顾青,许多人都看出来了,一开始并未觉得有什么,可当他开口直呼顾青名讳,便也停下了走动,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毕竟,他们寒窗苦读,可是很少有现场吃瓜的时机。
现在能亲眼看一看。
便也是不虚此行了。
等到听完杨四知的问话,一个一个,更是抿着嘴,有人都已经略带着嘲讽之意地笑起来了。
因为大家也都明白,诗词歌赋到了如今,已经不怎么流行了。
而科举考试也不过是附带着一场试帖诗。
寻常时候,便是举行什么诗社、诗会,也都是附庸风雅,很少说,要写出一首什么佳作出来。
便是写出来。
不说能不能和李太白等先贤相提并论。
便是这最近的唐伯虎,怕是也很难超过吧。
所以,大家都已经不怎么写诗了。
杨四知这明显就是奔着顾青来的,先是直接称呼其名讳,现在又要让其强行写一首佳作。
若是写得好,也没什么。
若是写的不好,那可要丢丑了。
乙科解元在鹿鸣宴上却写不出一首诗来,又或者是写出一首狗屁不通的诗。
那可就是贻笑大方了。
顾青其实也有一些意外,毕竟,他也想到过会有人在鹿鸣宴上发难,甚至是也已经准备好了。
可杨四知却出其不意,并没有在他所熟知的领域上,提出质疑之声,让他能够反击回去,临场作诗……便是这三百九十九位新晋举人,也无法做到吧。
不过,顾青的回答却没有半点迟疑:“大人,学生不善诗词。”
“不善诗词?”杨四知语气变得激动起来,厉声质问:“若不善诗词,那你又是如何写出试帖诗,过了县试、府试、院试,还得了小三元之名呢?”
“这……的确是顾青失言了。”
对方这就是揪着他不放,故意要为难他。
而对方明知道,当今首辅大人张居正器重于他,便是这当今圣上,也亲自召见他。
更不必提,他凭借着《算学新解》、《货币论》成为了天下名士。
对方这么做。
必然有着什么深意。
又或者是说,做给别人看的。
甚至是一种试探。
见得张居正的身体有恙,手段却越来越武断,甚至是凌厉,稍有反对之声,便直接别罢官。
从而引起了更多的人不满。
有人想要看一看,不满张居正之人,在这时候,会怎么做?
见到顾青皱眉不语,杨四知笑得更加得意,似乎早就聊想到了这一幕。
“世人都说你顾青乃是文曲星下凡,能创得简易数字计算法从而惠利天下学子,可这简易数字计算法并非你之首创,乃是西洋人之数字,而你不过是拾人牙慧。”
“便是这《货币论》也是褒贬不一,身为读书人,不思考如何继圣人之绝学,却想着商贾之论。”
“如今,你却又说自己不善诗词。”
“那你所写试帖诗,又是如何得来?”
顾青的眼神中也终于多了一分怒色。
对方直接揪着他原本看似的谦虚之言不放,开始质疑他的试帖诗,便是直接质疑他的科举之成果。
甚至是有意直指他在科举考试之中徇私舞弊。
要是这个帽子一旦扣下来。
那他这七年来的谋划和努力,便要白费了。
“既然大人质疑学生的试帖诗,若是学生今日不作一首,便是真的要背此污名?”
“学生坦荡荡,自然是问心无愧。”
随即,高呼道:“笔来、纸来!”
顾青这话锋一转。
倒是让杨四知愣了一下。
不仅仅是他,便是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是一样。
好在,有人反应过来,连忙让小厮搬来了桌案,还有文房四宝。
顾青一边润笔,一边思考着内容。
鹿鸣宴诗。
主题自然还是这些新晋的举人,以及鹏程万里、前程似锦的祝愿。
最后则是定韵。
想出来第一句,定下诗的韵字之后。
也就好写了。
顾青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读过的诗词歌赋,也都能记住,便是一些典故、字词,也能很快想起来,用在这里面。
而随着顾青提笔。
几位主考官都起身,走到了顾青的身边。
杨四知却抿了抿嘴。
他还是不太相信,顾青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便是考试的时候,一首试帖诗,也要一个时辰左右的推敲啊。
而很快。
杨四知就见到了顾青写下第一句。
鹿宴启华堂,贤才聚此乡。
琼浆斟玉盏,绮席溢清香。
鼓乐催征棹,弦歌颂俊良。
黉门培栋宇,庠序育珪璋。
折桂期今日,登科待远航。
高才舒壮志,逸韵绽荣光。
但愿长相聚,鹏抟浩宇长。
他年书盛绩,美誉颂流芳。
这是一盏茶的时间都没有到,便作出了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不管这一首诗是不是佳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