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36页
万历公务员_第136页
最起码,也让众人见识到了顾青的才学。
顾青这一手,可比三十五乘以二十六,直接瞬间回答七十九,还要能折服众人。
这已经不是快不快的问题了。
这是又快又准确!
试问,在座的一众新晋举人,谁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一首五言八韵的鹿鸣宴诗?
就问,还有谁?!
杨四知明白自己失算了。
他原本就是想着咄咄逼人,好让顾青心慌意乱,匆忙作诗而应付一下。
如此就更能揪着顾青不放,从而质疑他的才学。
却不想,对方仅仅是一盏茶的时间都不到,就直接当场写出了一首五言八韵的诗。
还是一篇可以称得上佳作的诗!
有人看着杨四知那铁青的脸,摇了摇头:“杨元述糊涂了,白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也不想一想,顾解元能够得小三元之名,岂能是真的徇私舞弊?”
“先不说那江浦县知县如何,便是应天府府尹汪宗伊,那也是一位刚正不阿、克己奉公之人,岂能帮着顾解元徇私舞弊?”
“便是这一次乡试,顾解元的考卷也公之于众,那一篇试帖诗也是一首佳作呢。”
“杨元述是聪明人,但聪明人往往就会自作聪明,把事情往复杂里去想。”另一边,看热闹的提举官轻声对同僚道。
还有一人则是轻声道:“杨元述和吕大人走的比较近,今晚却主动出来,逼迫顾解元作诗,意欲何为?”
在他们看来,如今这朝堂之上,张居正一手遮天。
大家都得暂避锋芒。
吕调阳已经年事已高、久病缠身,早已经是不问世事,不过是因为其资历比较高,所以才会特许进入内阁。
然,这些年来,吕调阳就好像是一位好好相公一样,什么时候都是好好好。
杨四知乃是万历二年的进士,便在这乡试之后,就有意拜在吕调阳门下。
只不过,那时候,吕调阳已经不问世事。
杨四知却坚持拜访,甚至是主动帮忙吕调阳的一些家事,时间一长,才算是打动了吕调阳,得了个给事中的官职。
后来又是想要攀附首辅大人张居正,被人所不齿。
当然,在外人看来,杨四知就是吕调阳的人。
杨四知本就是一个投机者,在这些年来,一直都是依靠着自己那点计谋来谋求出路。
不管是给吕调阳当儿子也好。
还是想要攀附首辅大人张居正。
又或者是暗中投靠了张四维。
都是想要让自己升官发财。
说白了。
杨四知想要上进。
张四维让他在这一次的鹿鸣宴上,压一压顾青,甚至是抓住顾青的把柄,以后也好拿捏此人。
杨四知不得不做。
因为吕调阳已经老了,不仅老了,甚至是快要死了。
跟着他,没什么出路。
张四维家世不错,这些年来又是养尊处优,应该能活得久一些。
这些个阁老们之间那点事儿。
杨四知也看的很清楚。
所以他不得不听张四维的话,在这鹿鸣宴上主动找顾青的茬。
可谁知道,他想了几天的谋划,也觉得自己唯有从这一点出发,才能拿捏住顾青。
甚至是吹响打倒张居正的号角。
最后却落空了。
到头来,他成了那个被人嘲笑的对象。
不过,杨四知到底是杨四知,便是在这时候,还能唾面自干,笑着夸奖道:“顾解元当真是文采斐然,仅仅是一盏茶的时间,便能写出如此佳作,英雄出少年、英雄出少年啊!”
顾青淡然地回道:“不敢当。”
对方只不过是一个七品的官吏,其背后肯定还有人。
顾青一时间摸不准到底是谁。
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和一个七品的官吏争一个你死我活,倒是显得他小气了。
杨四知一时间没能抓住顾青的把柄,又想不出其他能够挽回局面的点,只能是退守一旁。
倒是此番的主考官,也算是压宴官上前,表示既然顾青开了一个好彩头。
那不如大家也都来作几首鹿鸣宴诗。
也算是能留下一个佳话。
不仅如此,还让人把顾青所写的鹿鸣宴诗装裱起来,放在府衙的雅堂之中。
让这等佳作可以给其他的学生们展示一二。
有着顾青的珠玉在前,一众新晋举人们,也只能是绞尽脑汁,凑了几首出来。
毕竟,能够高中乡试,成为举人,自然也是有一些笔墨。
可是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写出一首佳作,就是真的有一些为难了,特别是这鹿鸣宴。
能写的,也都被写了。
他们写来写去,好像都是在拾人牙慧一样。
等到鹿鸣宴结束。
顾青随着几位同在国子监的监生一起,回到了国子监的学舍之中。
“看来,很多人都看出来张居正的身体有恙,想要试探一下这位病老虎呀!”
顾青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可如今的张居正已经是一个犟老头,想要劝他放权,想要劝他修身养性,想要劝他养病,多活几年。
恐怕并不是那么的容易。
而这顺天府乡试之后,自己既然高中解元,有了举人之名,这等好事儿,自然是要告知家里人。
毕竟,每一省的乡试都会有一位解元。
不像是状元郎。
每三年的殿试就只会有一位状元郎。
到时候,这状元郎之名必定会声名远播,甚至是还会有天使前往状元郎的老家唱名呢。
顾青的一封家书,在十余天之后。
总算是送到了顾家村。
而这时候。
顾家村的顾青所在的顾家已经大变样了。
自顾青离开应天府,随着王锡爵一起到顺天府国子监读书。
顾家后面就开始起新宅院。
顾青留了六十两。
顾老头把五十两拿出来,起了一个新的宅院。
剩下十两,都用来人情世故了。
毕竟,既然是起了新的宅院,肯定是要喜庆一下,办一席面,还请了戏班子。
如今的顾家在顾家村已经跟得上顾二爷了。
“顾三爷!”
“这里有一封您的信!”
“是从京师来的呢!”
驿站的驿卒亲自把信送到了顾家村。
毕竟,顾青的名号,在江浦县都已经是人人皆知了。
知晓这一封信乃是来自于京师国子监读书的顾青,驿站的驿卒们都争相想要送信。
最后这任务还是驿站的老大亲自揽下来,骑着驿站的马,以最快的速度到了顾家村。
还在地里面劳作的顾老头听到村口的叫声。
便连忙抬起头。
随后就有小孩子叫起来。
在顾家村,顾青的名号更好使。
小娃娃们连忙放下了手中的活儿,都跑过来,跟着一起叫唤。
“哎!”
“来了,来了!”
顾老头也连忙放下锄头,从地里面跑出来。
顾陈氏也是一样跟上。
顾青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来信了。
按照顾二爷的说法,这开了春,就会举行秋闱,顾青肯定是要参加顺天府乡试的。
这家书也要等到乡试之后,才会送回来。
顾二爷自然是对顾青十分的看好,觉得顾青也一定能够过顺天府乡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