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小说
设置
阅读记录
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37页
万历公务员_第137页
顾老头其实也就认得几个字。
这会儿,拿到了信,却又不知道交给谁。
最后还是驿站的老大看出来,便开口说道:“顾三爷,我来帮你读一读,如何?”
顾老头也就把信给了他。
“劳烦你了。”
驿站的老大拆开信,开始读起来。
一开始,自然是询问家里的情况,新房可曾起好了,爷奶、爹娘的身体可好云云。
然后又说了自己在京师国子监读书也挺好云云。
最后才说了自己参加今年的顺天府乡试,得了解元之名。
那驿站的老大读到这里,已经是双手微微颤抖,兴奋不已,连忙对顾老头道喜。
“恭喜顾三爷。”
“顾相公如今又高中乡试,还是这乡试第一名,解元公呢!”
顾老头现在倒是不怎么激动了。
“好,好,好啊!”
“青儿好样儿的!”
倒是顾陈氏,却已经双眼一红,泪眼汪汪。
毕竟,顾青去了京师,去岁的年关就没回来,说是要一心准备今年的乡试考试。
这会儿听到顾青又高中乡试解元,又是一个第一名。
那自然是喜极而涕。
却又更加想念自己的儿了。
很快。
顾家村就又热闹起来了。
这可是顾家村屈指可数的举人老爷啊!
不得了!
真的是不得了!
驿卒的老大赖着没走,跟着一起庆贺了一番。
知道顾二爷让顾老头给了赏钱。
他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原本就是有这么个彩头的。
只不过,顾老头过于高兴,一下子给忘记了。
还是顾二爷沉稳一些,见得驿站的老大没走,就知晓是什么原因。
而随着驿卒的老大回到了江浦县。
顾青在顺天府参加乡试,还得了第一名,成了解元公的消息,也是不胫而走。
整个江浦县都知道了。
春风学堂这边,丁夫子听得消息,微微一笑。
这个学生,当初见得第一眼,就觉得不简单啊。
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够走的如此之远。
而吴显、汤世懋等人,在听得消息之后,也为自己认识的这位好友高兴。
同时,也更加努力学习了。
他们两人过了院试,自然也参加了这一次的应天府乡试,也是七千余人报名,最后只有三百个名额。
两人也都是以最后几名,险过。
有了举人的身份。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已经有了做官的资质。
便是在州学那边读个个把月,就能外放做官,又或者是进入应天府的翰林院等。
至于顾学州,也是过了院试,得了秀才之名。
如今正在崇正书院求学。
顾家现在有了一个举人,一个秀才,收入也就高了不少,还免了赋税,以后便是种多少,收多少。
顾老头甚至是终于能够在春耕、秋收的时候,请几个短工帮忙了。
沸腾起来的可不仅仅是顾家村。
就是这江浦县,也因为顾青之名,成了不少游学之人的落脚点,甚至是都会去顾家村看看。
江浦县这边的官吏们甚至是还跑去顾家村,到了顾家这边,一顿阿谀奉承。
一个一个都成了夸夸教。
看的整个顾家村的人都是羡慕不已。
而前来给顾秀梅说媒的媒婆就更多了。
以前,都是十里八乡的一些年轻庄稼汉,不过家里面也确实是不错,有着百亩地。
如今,便是千亩地的庄稼汉,那都不好意思上门提亲。
毕竟,顾秀梅现在可是举人顾青的阿姐。
顾青如今又得首辅大人张居正的器重,以后必定是平步青云,当了顾青的姐夫。
那好处自然是多多的。
这最低,那也得是一个童生,还是远近闻名,有一些文采的童生。
便是好几位秀才公,都让人前来上门说媒了。
只不过,顾老头也算是越发清醒,知道这事儿,最好还是顾青回来拍板子。
毕竟,顾青读书读的多,知道不少道理,可以帮他阿姐看看对方的人品、家世、才学什么的。
他现在可不敢直接做这个主。
至于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顾青不过是顾秀梅的弟弟,他来做这个主,岂不是倒反天罡了吗?
但是,在这顾家,现在都已经形成了一个意识,那就是顾青也要做一半的主。
第120章 算学新解第五册
顾青在参加了鹿鸣宴,当众作了一首诗。
虽然谈不上能够作为传世之作,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又是用了一盏茶的时间所作出来的。
这解元的名声那肯定是稳住了。
从此之后,那些个酸书生只会旨意顾青在考卷上所写的三策,而不会怀疑顾青的文采。
便是把顾青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以及这一次的乡试的考卷都拿出来,公之于众。
那也是能让人信服的。
顾青的强项,也不仅仅是策论八股文,便是这试帖诗也能写的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毕竟,这唐诗宋词到了如今,能写的已经写的差不多了。
写佳节的,每一个佳节也都有了传世之作,写景色的更不必说,很难再出其右。
再华丽的词语,又能有多华丽呢?
再真挚的情感又有多真挚呢?
顾青在前世那也是文联协会的会员,写的一手毛笔字,也能作诗。
不过嘛,后来出了个AI,写的比人写的都还好。
也就一些还没接触过高科技的老领导们,似乎还不会用,也坚持着自己的那一套,会在协会的群里面推敲出来一首诗。
用一些年轻员工们的话来说,写的还不如智能。
顾青也算是与时俱进,经常用智能润色,然后在适当的机会发出去,让一些老领导觉得他很有文采。
如今,写的那些试帖诗,以及这一次的鹿鸣宴作诗,其实还是用的前世网上流传的那一套三板斧。
不过,就算是只有这三板斧,也勉强够用。
又不是真的一定要绞尽脑汁写出一首传世经典之作,仅以此扬名。
顾青从始至终都是把重心放在科举考试上。
须知道,在这大明朝,便是做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那也是要讲究一个出身。
便是大明清官海瑞,也有一句,‘不过是举人出身’。
顾青想要坐稳那个位置,就必须要走完科举考试的所有流程,拥有着和申时行等人一样的出身。
因为在张居正病逝之后,内阁在一段时间内,乃是同科的状元申时行、榜眼王锡爵、探花余有丁三人为内阁元辅大臣呢。
可见这时候科举考试的重要性。
就相当于是前世的那些个名牌大学毕业一样。
当你在学校的时候,听到的是什么什么学校毕业都一样,什么211,985找工作的时候一样难找。
等出了学校才知道,并不是这样。
大公司很明显知道自己想要的新员工是一位什么样的员工。
你能考上名牌大学。
最起码能够证明在你该学习的年龄段,你是在认真学习,并且天赋比很多学生都要高。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寒门读书人的唯一可以翻身的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设置
×
字体大小:
小 (17px)
中 (20px)
大 (24px)
特大 (28px)
超大 (30px)
背景颜色:
浅灰
淡绿
米黄
淡蓝
浅粉
浅绿
咖啡
灰色
黑夜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