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168页

万历公务员_第168页

  “葡萄牙之崛起,亦得益于其治国之术。于殖民地,葡萄牙设官治理,兴办工厂,开掘金银,以图久长。又行宽猛相济之策,既镇压反抗,亦抚民以恩。故殖民地民众虽苦其压迫,然亦不得不承认其治国有方。”

  “然天下大势本就是分分合合,并无长久兴盛之国,如葡萄牙这般于海上走出一条路来的霸主,也挡不住时代之洪流。”

  “西班牙崛起于美洲,国力大增,哈布斯堡王朝兼并葡萄牙,其势遂衰。荷兰、英法相继强盛,已经威胁到了葡萄牙之地位,此乃历史之必然,盛极而衰,理之常也。”

  “然观葡萄牙之崛起之路,可知国家之强盛,非一日之功。必待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方能成就霸业。而今我大明欲谋中兴,亦当以此为鉴,自强不息,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居正听了之后,也不免点了点头。

  一开始,他也叫来了利玛窦询问葡萄牙的一些情况。

  只不过,利玛窦总是离不开想要给张居正灌输那种思想,企图说服张居正这位大明首辅,能够相信他的观念。

  所以,张居正后来也就没有继续召利玛窦前来询问西洋之地的一些局势。

  如今见到顾青通过利玛窦等西洋人的讲述,整理之后,编撰出来的葡萄牙国国史。

  才算是真正了解了这个西洋之地的海上霸主。

  在这一本书的最后,甚至是还有一张世界地图,这一份地图和利玛窦画出来的地图很相似。

  而顾青标记出来的地图上面,西班牙的殖1民地是真的遍地都是!
  张居正难得地开口称赞道:“书写的不错。”

  他似乎也察觉出来顾青的一些心思了。

  却也有一些后悔。

  当初应该早一些下定决心,把顾青拉上自己的这一条大船上,让他跟着申时行一起维持新政。

  毕竟,只有这样,顾青就不得不主动站出来帮助申时行,让他这些年来的心血,可以一直坚持地实行下去。

  顾青则是起身,躬身施礼,开口道:“下官斗胆,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要请张大人能够为这本书写一则序言。”

  张居正:你我什么交情,让我来为你这本书作序言,到时候,别人就不会追着你骂,而是追着我骂咯?
  好你个顾青,当真是会算计。

  “为你这本书作序言可以,但是你也要答应老夫一件事。”

  顾青就知道,张居正这一次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自从上一次被张居正叫过来问话,他说了一大堆比较激进的想法,稍微刺激了一下张居正。

  后来,他就再也没叫自己来问话了。

  而他也没有主动送上拜帖,也没有主动表示,在这一次的殿试的时候,可以放放水,不再先声夺人。

  从而抢了张懋修的状元郎风头。

  顾青不可能不懂人情世故,不说前世如何,便是这一世,他的所作所为就让人觉得他不是不懂。

  而他之所以不会阿谀奉承一下张居正,又或者是主动示好,那就表明,他并不太想要依靠张居正的关系。

  张居正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然能够感受到顾青的那一丝疏离感。

  所以,这一次自然不会那么好说话。

  顾青想要让自己这本书可以刊印,没有张居正作序,书局的人未必敢冒着被读书人口诛笔伐的风险,来刊印这本书。

  张居正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开出一个条件。

  两个人相当于是做了一笔交易。

  顾青躬身施礼道:“大人是想要让下官若是有能力,便继续推行新政?”

  张居正盯着顾青看了好一会儿。

  才点了点头。

  因为顾青竟然直接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这就说明对方非常了解自己,也有一双慧眼!
  第137章 三七分成再卖书

  张居正绝对是一个聪明的人。

  而一个聪明的人不可能想不到给自己,给自己的家人留一条后路。

  不说远了。

  便是嘉靖时期的严嵩、严世蕃父子的结局。

  张居正可是亲身经历了。

  他不可能不懂,也不可能会想不到这一点,会在自己病重之时,给家人留一条后路。

  而是张居正很清楚,自己走的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后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非他放弃推行新政,直接告老还乡,从此当一个田舍翁。

  种豆南山下、采菊东篱边。

  从此新政如何,朝堂之上的局势如何,都和他张居正没有关系。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这些年来弹劾他的人没有几百,也有几十个,这些人要么被罢官了,要么被辞退了,甚至是还有发配边军的。

  他们是吃了多少苦,心中就有多恨他张居正。

  一旦他告老还乡,不出一年,就会有人弹劾他,就会有人站出来提出废止新政,就会有开始清算,让他锒铛入狱,最终也还是逃不过抄家流放的结局。
  

  张居正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才会不遗余力地让自己的几个儿子成为状元郎、榜眼。

  这并非是他对自家儿子的宠爱,也并非是专权舞弊。

  不过是一个父亲,在猜到了自己这一家子的结局之后,为了弥补儿子们,便想着让他们生前可以获得名誉,作为补偿罢了。

  所以,张居正这时候想到的,已然不是自己的家人,更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心血——新政。

  “老夫还是小看你了。”张居正缓缓地开口,双眼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他当初只是觉得顾青和他有一些相似,看的比较长远,若是出生在富贵人家之中,必定早就有了神童之名。

  十二岁才读书,确实是有一些可惜了。

  再后来,顾青说什么一炮毁一城,还对新政实行的时间有着质疑,让他心下有一些不满。

  一年前,张居正还不太明白自己的不满到底是为何,等到这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才明白,之所以不满,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担忧和害怕罢了。

  顾青说的没有错,新政能够实行多久,就看他能够活多久。

  “大人谬赞了,下官做学问还行,若论这为官之道,还是远远不如也。”顾青谦卑地回道。

  张居正微微轻笑了一下,顾青能够知进退,能够知道在什么时候该露锋芒,又知道在什么时候明哲保身,若论为官之道,他以后必定在自己之上!
  “行了,你我都是聪明人,就不必再多费口舌。”张居正微微喘了喘,他不能沉思太长的时间,脑子会受不了,心脏也有一些受不了。“老夫确实是想要你以后能够坚持把新政推行下去。”

  “大明朝走到今天这个局势,已经是十分不易。你能够看到葡萄牙的崛起之路,能够看到他们在陆路被西班牙阻隔,还能够从海上寻找另外一条强国之路,那就说明,你看的比这大明天下读书人都要远一些,甚至是比老夫看到的还要远一些吧?”

  “大明朝当年也有三宝太监七次下西洋,也算是已经开启了远航,从海上获得了好处,有着经验。只不过,倭寇猖狂,导致东海之滨一直都不太安宁,想要远航,那就必须保证东海之滨的码头能够不被倭寇所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