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万历公务员 > 第335页

万历公务员_第335页

  再后来,就是临危受命,带着人出海作战,攻占了倭寇岛屿,建立了银山大营。

  所以,他已经是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码头了。

  “大帅,码头这边已经布置好了,我们可以靠岸,请大帅下令。”副将抱拳请示道。

  戚继光大声道:“靠岸,泊船!”

  八百艘船,直接停靠在了天津卫的码头,由天津卫的卫所将士们接待戚继光一行人,同时负责看守舰船。

  戚继光只留下了三百人,船长、水手、护卫等。

  然后带着三千人,押送三百万两白银,前往京师。

  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也是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的精锐,打的倭寇不敢再来东海之滨扰民的精锐。

  戚继光这一次回京,自然也是为了述职。

  作为大明的名帅,以及现在还兼职的蓟州总兵、天津卫总兵,已经快要相当于是三边总督的武将。

  这官职和手中的兵权也已经算得上是巅峰。

  无人能及!
  

  朱翊钧能完全放心戚继光吗?

  肯定是不太放心的。

  毕竟,早年的戚继光和张居正走的太近了,甚至是两人都要穿一条裤子。

  朱翊钧现在开始着手清除朝堂之上属于张居正一党的人员,不可能会不顾忌戚继光。

  只不过,顾青的一个‘搬银山’计划,让朱翊钧不得不重用戚继光来给自己搬白银。

  想要把倭寇岛屿上的银山给搬回来,非戚继光莫属!
  这也是事实。

  便是赵世卿这样的总兵,到了东海之上,也是死的很惨。

  朱翊钧自然也就没办法直接撤掉戚继光蓟州总兵之职,换一个人上来,坐镇蓟州。

  这也是顾青的谋划之一。

  张居正一心求死,想要完成他心中的大业,顾青拦不住,自然没办法去改变。

  戚继光不一样!
  大明没了戚家军,就真的犹如老虎失去了爪牙,以后就是任人拿捏。

  保住戚继光的名声,就是为了保住戚家军这个建制,保住戚家军的声望,保住老虎的爪牙。

  没了戚家军之后的大明军队,就是一盘散沙,战斗力远远下降了。

  戚继光是带着白银回来的,朱翊钧自然不可伸手打笑脸人,不仅如此,还要办一个非常大的庆功宴。

  该给的赏赐,该有的封赏,一样也不能少。

  同样,作为武勋之中的老大,戚继光也知道什么叫做功高盖主,什么叫做背靠大树好乘凉。

  张居正倒了。

  他需要在朝堂之上再找一些人,能为他说话、撑腰。

  所以,这该打点的也必须要打点,该拜访的人,后面也要一一拜访。

  不能因为他现在的功劳,以及手中的权柄,就觉得可以在朝堂之上挺直了腰杆。

  他是武将,又远在边关,说白了,那就是朝廷的看门狗。

  皇帝觉得你这条狗不听话,想要换一条狗来看门,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并不会有太多顾虑。

  而戚继光也不能反抗。

  就算是他反抗,想要扯旗子造1反,也没有几个人会跟着。

  大家跟着戚继光那也是为了吃饱饭,不是为了保住戚继光手中的权柄,保住他的名声。

  在能养家糊口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去造1反,过着刀尖舔血、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日子。

  所以,这两年来,戚继光也一直在托人打点,寻找愿意为他说话,愿意给他撑腰的人。

  还没到京师。

  戚继光就收到了一封密信。

  “老师亲启,朝阳亲笔,闻老师回京,吾心甚兴,恨不能与老师把酒言欢……。”

  不错,此信来自于顾青。

  当年,朱翊钧见顾青神力而欣赏不已,便主动开口,让其寻得一良师而教导之。

  张居正便建言,戚帅可为良师。

  至此,顾青就拜在了戚继光的名下,跟着他学会大明的练兵之法,也学会了戚继光的武略。

  只不过,六个月后,顾青上任户部,从此和戚继光似乎再无联系。

  然则,顾青却一直有密信送于戚继光,暗中互通。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顾青很欣赏戚继光之为人,自是能救则救,使其于自己的棋盘上,为一重要棋子。

  第247章 庆功
  戚继光一个武将,对于朝中大势的影响并不是很强。

  不过,怎么说,他也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一直以来都是文官们忌惮的对象。

  顾青也没太多的废话,直接给戚继光讲述了如今朝堂之上的一些情况。

  首先就是内阁的变动,张四维因为父亲病逝而回乡守孝,马自强也已经告病辞官、吕调阳病重在床。

  故此,这内阁辅臣也就有所变动。

  原本的首辅乃是张四维,结果张四维父亲病逝,他又没有张居正的手段,更不想和张居正一样背负着‘夺情’的污名,所以只能是回到老家。

  没过多久,马自强、吕调阳也卸任了。

  内阁之中也就剩下一个申时行。

  万历帝朱翊钧就算是想要清除张居正一党,也没办法在这时候,把申时行也给辞退了,不仅不能辞退,还提拔了申时行为内阁首辅。

  然后就是许国、余有丁、王锡爵从中杀出,坐上了内阁辅臣的另外三把交椅。

  这些情况,顾青早就已经写了书信,让吴惟忠给戚继光带回去。

  戚继光远在倭寇岛屿的银山大营,却也不能真的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朝堂之上的大势不闻不问。

  其次就是万历帝朱翊钧现在的一些心思,对于戚继光的一些看法。

  戚继光的武勋之路已经快到头了,更进一步是不太可能的,退一步,却又不好退。

  顾青的意思就是这一次回来,可以议一议经略辽东路线的谋划。

  打通大明、辽东、朝1鲜、倭1寇的辽东路线,以后出海到达倭寇岛屿就会更为方便。

  从渤海出发,到东海海上,会有一个广袤的海峡,这一条海峡之上,也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海上天气。

  一旦运气不好,遇上了海上的暴风雨,小一点儿的舰船,绝对会帆船,葬身于大海。

  从朝1鲜出海,这个海峡的距离并不是很远,远远缩短了大明到大明的海上距离,避免了海上的暴风雨等极端天气。

  关键是,经略辽东就能够防备女真的崛起,以绝后患。

  想要经略辽东,就必须防备女真、蒙元等贼子,这件事情也必须要落在戚继光的身上。

  朝堂之上已经有不少人起了心思,觉得倭寇岛屿的银山大营之情况已经稳定,戚继光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守在那里,而且,也有人盯上了这个地方,想要换上自己人。

  毕竟,那可是一座银山啊!

  要是自己人在那边慢慢地经营,完全就可以中饱私囊,还不会有人发现。

  这可能是最快的来钱方式了。

  他们想要把戚继光赶走,而顾青则是始终把心思放在辽东之地,正好也能让戚继光撤回来,经略辽东。

  至于那银山大营,自然也要握在手中,不能让给别人。

  顾青也有了好几位人选。

  只要是辽东之路经略好了,往来倭寇岛屿的银山大营也会更加方便,亦可使银山大营不会落于旁人之手。